撐起半邊天的女航天員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UFO  時間:2021-04-07 

[環球時報歸納報導]在2019年國際勞動婦女節(又稱三八婦女節)降臨前夕,有關女人的各種熱點話題再次接連不斷。3月5日,推特上爆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于3月29日差遣由兩名女人航天員組成的部隊前往國際空間站進行太空散步。這將是人類第一次由全女人航天員進行的太空散步。在三八節到來之際,咱們就一同來了解一下女航天員在太空有什么優勢?在嚴重航天使命中,女人航天員將發揮怎樣的共同效果?

女士太空不優先

因為載人航天活動具有使命艱巨、技術雜亂、環境特別、危險性大等特色,需戰勝失重、超重、缺氧、孤單等一系列艱難險阻,所以對航天員的生理條件、心思素質要求很高。現在男女航天員的選拔、練習規范根本相同,沒有專門針對女航天員的選拔和練習規范。只不過對參加航天員選拔的女人申請者比男航天員多了一項婦科查看,并在進行一切放射性查看之前檢測婦女妊娠,已懷孕的不能參加選拔。

捷列什科娃吃牙膏狀食物

至今,全國際共選拔出約100名女航天員,其間美國約60名,蘇聯/俄羅斯約20名,其他國家的約20名。現在,已有大約60名女航天員上過天,其間美國女航天員最多,約45人,俄羅斯約5人,我國、加拿大和日本各2人,意大利、法國、英國、韓國各1人。在女航天員中,使命專家人數最多,載荷專家其次,飛翔專家有3人,其他類型5人。現在,有6名女航天員各飛翔過5次,她們均為美國航天員。進行過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共有9名。有4名女航天員在履行航天使命時獻身。現役的女航天員現有約26人,其間美國約19人,我國2人,她們中有17人曾履行過飛翔使命。

整體來講,女航天員數量只占航天員總數的10%。別的,女航天員大多是使命專家,而擔任飛翔專家或履行出艙使命的很少。不過,女航天員現已發明一系列國際紀錄,有的乃至讓男航天員拍案叫絕。

撐起半邊天的女航天員

在暗斗時期,美蘇為了國際“太空第一女”稱謂打開劇烈競賽。蘇聯第一批女航天員的選拔沒有徹底選用男航天員的選拔規范,而是降低了要求。成為國際“太空第一女”的捷列什科娃不是從飛翔員中選出來的,而是從跳傘運動員中選出來的。美國早在1960年就為其“水星”載人航天方案,按男航天員的體檢規范選拔出13名女飛翔員作為第一批女航天員,她們被稱為“水星13妹”。不過,終究因為種種原因,美國沒有取得“太空第一女”稱謂。直到1983年6月18日,美國第一名女航天員賴德才乘航天飛機升空。

薩維茨卡婭太空行走

蘇聯盡管成為第一個送女航天員進太空的國家,不過在捷列什科娃上天后19年內,蘇聯沒有再派一名女航天員上天,原因之一是重男輕女,以為飛翔是男人的事;二是覺得捷列什科娃在飛翔時的體現差強人意。1984年7月25日,蘇聯的薩維茨卡婭成為國際首名出艙活動女航天員。美國盡管沒有搶到這兩項國際第一,但非常重視女人航天員的效果,美國經過研討和實踐后發現,女航天員在太空中有共同優勢:一是從生理結構、心思素質來講,女航天員對航天環境的適應才能更耐久,耐孤寂才能較強,心思素質安穩;二是有才能承當航天使命,在某些方面感覺愈加敏銳,心思愈加細膩,考慮問題愈加周全,處理問題更留意方式方法,語言表達和交流才能也比較強;三是可為乘組帶來生機,男女一同作業可使兩邊合作順利,積極主動,作業效率高,錯誤率少;四是因為女人在太空失重環境中雌激素和鎂的代謝方面優于男性,體內鐵的含量和發生的廢物也較低,所以不易呈現血栓、鐵中毒、血管痙攣、心律紊亂等問題,更適合長時間在軌飛翔;五是婦女上天也有利于全面展開醫學研討,沒有女人參加,空間生命科學研討成果是不完整的。

我國女航天員有望在我國空間站大顯神通

女航天員的選拔條件也隨年代變遷、科技進步而改善。例如,我國第一批兩名女航天員劉洋、王亞平是從已婚的運輸機飛翔員中選擇,因為她們的身體和心思素質更老練,可作為優異的使命專家上天。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載人飛船將我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劉洋與兩位男航天員送上太空。上天后,劉洋調查了女人在太空環境中的生理和心思改變,搜集了相關醫學的第一手數據,加強了乘組的心思締造,為未來我國空間站長時間調查組的人選組成供給重要參閱信息。劉洋在這次使命中體現非常超卓,很好地完成了15項空間醫學試驗。

為了保證我國首位女航天員在太空的日子條件,科技人員對神舟九號飛船進行了改善,對她所運用的艙內航天服、座椅等也做了修正,增加了女航天員專用的艙內服裝備件包,包內專門裝備了1套供女航天員專用艙內壓力服和大小便搜集設備,還有女人專用衛生用品包。例如,女人的手纖細,本來的手套顯得粗笨,所以針對女航天員的手掌專門制模,研發了女人專用手套。據悉,考慮女航天員上天的需求,大小便搜集器的高度和相對方位也進行了部分修正,還為女航天員預備了巧克力、甜食和補血食物等。

王亞平2013年乘神舟十號飛船上天,與天宮一號對接后,在里面作業了12天。王亞平除了慣例的飛翔器狀況監督、設備控制和空間試驗外,她首要擔任太空授課和乘組日子照顧,成為我國第一位太空教師。

現在,這兩名女航天員一直在堅持練習,因而有望在即將締造的我國空間站上大顯神通。在本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王亞平表明,期待在我國空間站上再次“太空授課”。

未來,人類將載人登火星。因為去火星路途遙遠,所以不管從生理、心思方面來說,火星乘組最好能裝備1名女航天員。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90941
本文標題:撐起半邊天的女航天員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