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在火星埃律西昂平原著陸!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UFO  時間:2021-04-07 

  11月26日,“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在火星埃律西昂平原著陸,開始了對火星內部結構和現象的探測。

  “洞察”號著陸的埃律西昂平原是一片火星赤道附近的巨大的火山平原,距離“好奇”號火星車著陸的蓋爾撞擊坑僅約600公里。

  而就在數天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還公布了下一代火星車“火星2020”號的計劃著陸地點。

  杰澤羅撞擊坑從三個備選著陸點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火星2020”號火星車的目的地。

  雖然火星的個頭相對地球要小,但在其約一億四千萬平方公里的表面上為價值連城的火星探測器選定一個合適的著陸點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工程師與科學家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和地球一樣,火星表面有各種地形地貌,既有一望無際的平原,又有深達6000米的峽谷和落差達27000米的太陽系第一高山。

  對于地球上的汽車駕駛員來說,在平坦的地面上停車顯然要比把車停在斜坡上更為容易,因為既不用擔心汽車溜坡,也不用在起步時實施相對復雜的坡起流程。
  對于火星車來說,在相對平坦的地形上著陸同樣是風險更小、成功率更高的選擇。火星的地形存在明顯的南北差異。

  南半球遍布著高低起伏的山脈與峽谷,及大大小小的隕石坑,北半球的地形則相對比較平坦。因此,除了具備特殊探測使命的探測器外,絕大多數的火星著陸探測器都降落在北半球及赤道附近。

  探測器在著陸時,一般都需要通過與大氣相互作用來減速,在著陸的最后階段才使用自身發動機提供的動力實現軟著陸。

  火星的大氣相對稀薄,如果著陸點的地理高程(與地球上的海拔概念類似)過高,那么探測器還沒有被大氣充分減速時就已經與火星表面接觸。因此,一般都要選擇高程較低的區域作為著陸點。

  長時間在火星工作的探測器要借助太陽能電池來產生電力。同時,用來導航和檢測障礙的光敏感器也需要較好的光照條件。

  火星的高緯地區無法獲得充足的光照,因此火星探測器大都會選擇在緯度小于30度的區域著陸。

  低緯度地區良好的光照條件也帶來了比較溫和的晝夜溫差,不會像高緯度地區那樣出現極端的晝夜溫差和夜間低溫,從而使探測器更容易維持自身的熱平衡。

  如果探測器不慎降落在一片充滿巖石的區域,將會給探測器的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

  巖石會破壞探測器的著陸緩沖機構,阻礙減速發動機的正常工作。

  同時,對于火星車來說,遍布的巖石還會對它們的移動帶來阻礙。因此,一般要選擇巖石較為稀少的地方作為著陸點。

  除了在火星上著陸的探測器外,還有MRO、MAVEN等探測器以圍繞火星飛行的方式為我們帶來火星的全球信息。

  利用這些軌道器的探測數據,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可以對火星各個區域是否符合以上硬性約束做出判斷,給出可能的著陸點選項。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90994
本文標題:“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在火星埃律西昂平原著陸!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