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矮星(White Dwarf,也稱為簡并矮星)是一種低光度、高密度、高溫度的恒星。因為它的顏色呈白色、體積比較矮小,因此被命名為白矮星。白矮星是演化到末期的恒星,主要由碳構成,外部覆蓋一層氫氣與氦氣。白矮星在億萬年的時間里逐漸冷卻、變暗,它體積小,亮度低,但密度高,質量大。
恒星燃盡死亡后會通常變成白矮星,一顆質量與太陽相當的白矮星體積只有地球一般的大小,微弱的光度則來自過去儲存的熱能,早已經結束氫融合反應。一篇發表在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的研究指出,白矮星如果遇到質量合適的黑洞,仍有可能恢復“生命”,重新激活融合反應,在生命最后時刻閃爍出耀眼的光輝。
科學家在論文中指出,物理學理論允許一些長期死亡的白矮星重新被“喚醒”融合反應,當然條件是很苛刻的,“僵尸”恒星只有在附近被中等質量尺寸合適的黑洞牽引吞噬時,才有可能重新蘇醒。在黑洞牽引力的猛拉下,恒星內部的壓力可能足以讓核心的氫融合反應重新激活,讓白矮星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時間內重新發射出耀眼的光芒。
黑洞的質量至關重要,如果是超巨型黑洞則會把白矮星撕成細絲,而更小質量的黑洞則無法產生滿足重新激活白矮星融合反應的條件。只有在兩者都處于合適的條件下,白矮星“僵尸”會從小被激活,值得指出的是目前這一假設仍處于理論階段,科學家目前尚未觀測到任何已死亡 的恒星再度被激活。然而數據和理論足以支持這一可能性,在宇宙中科學家仍然不斷地觀測到此前從未有過的天文發現。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91065
本文標題:恒星死亡后變成白矮星,竟有機會被“喚醒”?!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本文標題:恒星死亡后變成白矮星,竟有機會被“喚醒”?!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