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洲上空“奇怪的東西”:慣性重力波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UFO  時間:2021-04-07 

  七年前,一組研究人員在南極洲上空發現了一些奇怪的東西。那是,巨大而神秘的漣漪在地球大氣層中傳播。這些所謂的“慣性重力波”是由地球引力和旋轉力形成的空氣的振蕩。

  導致慣性重力波在南極大氣層中間層(高度為50至80千米)持續出現(每次可長達10小時)的原因多年以來一直是個謎。

  據報道,“慣性重力波”(inertia-gravity wave)——由地球重力和科里奧利力共同作用而產生的大氣振蕩。

  慣性重力波并不罕見,經常出現在地球大氣的不同區域,但通常會在幾小時內消失。不過,南極上空的慣性重力波卻令人驚奇地持久,從數年前第一次發現至今,研究人員的每一次觀測都可以發現這些漣漪。

  然而,導致慣性重力波在南極大氣層中間層(高度為50至80千米)持續出現(每次可長達10小時)的原因多年以來一直是個謎。現在,當年發現該現象的研究團隊提出了兩個可能的解釋,并以兩篇論文的形式發表在7月25日的《地球物理學研究:大氣》(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期刊上。

  他們表示,一種可能是,這些巨大而持久的波動——在中間層跨越長達3000千米——實際上源自其下方大氣層(即距離地球表面8到50千米的平流層)中較小的波動。

  根據這一理論,南極山地向下流動的風為這些低層重力波提供了補充。反過來,這些波逐漸成長并向上移動。一旦它們到達平流層與中間層的交界處,就會像沙灘上的海浪一樣破裂,產生更大的波動。

  需要說明的是,重力波與引力波并無聯系,后者是愛因斯坦相對論預言的時空漣漪,與大氣層中的空氣運動無關。

  研究者稱,另一種可能與極地渦旋有關。極地渦旋是一種只發生于地球極地的持續性大規模氣旋,在極夜時期最為強大。在南極冬季,這一順時針旋轉的低壓區域占據了大部分天空。研究第一作者、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航空航天工程科學系和環境聯合研究中心教授初鑫釗稱,高速旋轉的風在向上移動時可能會改變低層重力波,或者自己產生這些波。

  他們的研究結合了建模和激光雷達觀測。激光雷達可以確定大氣層不同區域的溫度和密度,揭示這些重力波引起的擾動。研究人員還計算了重力波所攜帶的能量和動量。

  初鑫釗教授指出,重力波會影響全球大氣環流,進而影響大氣層溫度和化學物質的流動。但是,大多數氣候模型并沒有將這些重力波攜帶的能量合理地考慮在內。例如,南極上空平流層和中間層之間大氣邊界的模擬溫度要低于觀測顯示的溫度。這一區域稱為“平流層頂”(stratopause),對于理解人類活動如何影響臭氧層十分重要。如果沒有準確的溫度模擬,你就“無法很好地預測臭氧趨勢”。

  “我們認為對這些重力波,尤其是次級波產生的理解,可能有助于模型的改進,”初鑫釗教授說道。不過,這些都還只是理論,也有其他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解釋。2016年發表于《地球物理學研究:空間物理》(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期刊的一篇論文提出,由海浪造成的南極羅斯冰架振動或許能解釋神秘的大氣漣漪。初鑫釗教授稱,她也無法排除這一可能性。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91108
本文標題:南極洲上空“奇怪的東西”:慣性重力波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