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普勒:太空中發現“地球的兩個兄弟”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UFO  時間:2021-04-07 

  天文學家宣布,他們又發現了新的行星,位于各自恒星的宜居帶內,距離恒星不遠不近,能夠讓液態水存在于這些行星的表面。在行星當中,開普勒系外行星探索計劃發現了許多軌道位于星系適居帶內的“超級地球”,這些系外行星具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條件,它們是迄今已知的外星行星當中,與地球最為相似的。

  天文學家近期發表新論文發現,認為開普勒186f和開普勒62f的較穩定轉軸傾角使得這兩顆系外行星或者擁有常規性的季節變化以及穩定的氣候,這使得這兩顆此前被發現的宜居星球更有可能成為生命棲息地。

 

  開普勒62f

  天體發現

 

  開普勒62f,亦稱KOI-701.04,是一顆環繞天琴座恒星開普勒62的系外超級地球,是已知距離母恒星最遠的行星,由NASA的開普勒空間望遠鏡以偵測行星通過恒星前方造成亮度下降的凌日法發現。它很可能是一顆位于適居帶中的類地行星。 維基百科

  與地球的距離: 1,207 光年

  軌道周期: 267 天

  半徑: 5,582 mi

  發現日期: 2013 年 4 月 18 日

  發現者: 埃里克·阿戈爾

  天體發現點: 開普勒空間望遠鏡

  軌道: 開普勒62

  開普勒186f

  該研究聚焦于傾斜軸角的研究,佐治亞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聯合進行的研究采用了數據和模擬模型,研究了目前為止的動態轉軸情況與地球最類似的系外行星,研究者發現這兩顆系外行星都具有穩定的轉軸傾角,研究首席作者李公潔(Gongjie Li):“這兩顆系外行星似乎與地球和火星的情況并不相同,它們都與鄰近行星有弱互相作用。我們不知道它們是否形成了各自的衛星,但是我們的計算結果顯示即使沒有衛星作用,開普勒186f和62f它們都擁有穩定的數千萬年不變的傾斜軸角”

  而傾斜軸角則是行星形成穩定氣候和季節性變化的關鍵。太陽系宜居帶中的三顆星球(金星、火星和地球)中,地球因為附近行星復雜的互作力和月亮的引力能夠保持穩定的傾斜軸角,形成似乎生命的穩定氣候環境和四季變化。而火星則并沒有這么幸運“在太陽系宜居帶上的火星,其傾斜軸角非常不穩定,從0-60度之間變化。這也讓火星的大氣退化,以及造成火星地表水的蒸發。”

  開普勒186f是一顆環繞紅矮星開普勒186的太陽系外行星,距離地球約492光年。

  該行星是第一顆在太陽以外恒星旁發現的適居帶內半徑與地球相若的系外行星。NASA 的開普勒空間望遠鏡以凌日法偵測到開普勒186f和另外4顆距離母恒星更近,且半徑都稍大于地球的系外行星。由于Kepler-186f的大小與地球相似,與其恒星間的距離也恰到好處,這也就大大增加了地表存在液態水的可能性

  與地球的距離: 557.7 光年

  發現日期: 2014 年 4 月 17 日

  半徑: 4,632 mi

  軌道周期: 130 天

  發現者: 埃莉薩·金塔納

  天體發現點: 開普勒空間望遠鏡

  “開普勒-186f”可看做地球的堂兄(Earth-cousin)而不是孿生兄弟(Earth-twin)。雖然天文學家已經知道“開普勒-186f”的體積,但是其質量和組成還是未知的。根據之前的研究經驗,這顆行星很可能是巖石行星。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91133
本文標題:開普勒:太空中發現“地球的兩個兄弟”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