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太空移民,你知道飛船要考慮什么因素嗎?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UFO  時間:2021-04-07 

廢物處理系統。廢物處理系統。

  星際移民,天文科學家在宇宙中尋找到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或者在其他星球上創造條件讓人類移民居住。

      據報道,作為離我們最近的地外行星,比鄰星b距地球約40萬億公里。就算是目前速度最快的航天器、時速31600英里(約合50855公里)的新視野號,也要數十萬年才能飛到比鄰星b。假設我們找不到扭曲時空的方法(這看似不可能,但最好祈禱一下),就算在最理想的情況下,這趟旅程也要耗費數百年,而人類根本活不了這么久。科幻小說作者發明了所謂的“代代相傳”宇宙飛船來解決這一問題,飛船上的人類一代又一代繁衍下去,“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直到人類終于在一顆新的星球上“靠岸”。至于這一過程中需要考慮哪些因素,本文將提出一些大膽猜想。

  職業規劃

  飛船上的關鍵職責需要一代代的乘員來承擔,如醫生、技師等等,因此乘員們沒有太多自由選擇的空間。可以讓乘員們接受現代職業測試,根據各人的天資、喜好和空缺職位進行分配。

  推進系統

  這樣的飛船需要強大的推進系統。目前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的提議堪稱最佳:在飛船后面安裝原子彈,通過持續的核爆炸推動飛船向前飛去。這種方法既不安全又不健康,但我們別無他選。

  廢物處理

  人類需要飲水才能存活,每年耗水量巨大,因此必須開源節流。國際空間站已經采用了一套尿液回收系統。而未來的宇宙飛船還要大幅擴張該系統的規模,以免出現尿液未經處理就從水龍頭涌出的悲劇。

動物樂園。動物樂園。

  動物樂園

  有證據顯示,攜帶少量動物對我們的免疫系統有益,就像常在泥里玩耍的孩子更不容易過敏一樣。另外,這些毛茸茸的小伙伴也有助于改善精神健康。

  人數控制

  一項研究估計,剛開始時攜帶160名乘員,便可在200年時間里將人數控制在合適范圍內,但前提是這些人要足夠多樣化,才能提供足夠大的基因庫。各乘員間的親緣關系不得近于六七代表親。

  宇宙飛船上可能近乎無菌,至少與我們熟悉的地表微生物環境大不相同。我們的免疫系統可能會因此被削弱,或失去對抗地球病原體的能力。以后的人類也許再也無法重返家園了。

  生兒育女

  為避免近親繁殖,將由一名遺傳學家監管人們的生育活動。也許愛情和生育將不再掛鉤:人們可以自由選擇配偶,但要通過體外授精與最佳“搭檔”繁殖后代。

  輻射防護

  地球磁場可保護人類免受輻射傷害。但深空中的輻射比近地軌道強得多,因此我們需要比現有飛船更強的防護措施。用力場來阻擋輻射是個不錯的注意,不過小行星黏土也是很好的防輻射涂層。

  抵達計劃

  我們在出發時對比鄰星b也許還不太了解。但飛船乘員們必須做好充分準備,所以我們最好面面俱到:用來改造環境的挖礦設備、用于抵御外星生命的武器、以及建設新家園所需的工具。

人體冷凍。人體冷凍。

  人體冷凍

  由飛船乘員組成的封閉系統可以維持數百年,但有人指出,在新世界立足扎根至少需要兩萬人。有一個可以節省空間的方法:攜帶冷凍的胚胎和人體,抵達目的地后借此豐富基因庫。

  農場

  夠吃兩個世紀的食物會重得把飛船壓垮,所以一路上必須自耕自種。NASA正在研究太空作物栽培技術,還在開發一套將糞便轉化為肥料的系統。

  自我復制機器人

  如果比鄰星b根本不適宜生存怎么辦?我們最好用機器人的形式復制另一個自己,讓它們散布到整個星系,最終為我們找到合適的家園。

    總之要星際移民,飛船上需要考慮這么多因素,短期內恐怕難以實現星際移民。以現有技術水平,人造航天器飛行40光年大約需要幾百萬年,差不多與類人猿進化到現代人的時間跨度相當。北京市天文館館長朱進認為,目前星際移民絕對不可能,人類現在沒有能力離開太陽系。 人類需要解決飛船的材料,動力,燃料,還有人類宇宙航行時的健康。

    截止到2009年,人類已經發現了270多個與地球一樣圍繞著恒星旋轉的行星。巖石行星在靠近其圍繞恒星的一側就比較溫暖,反之另一面就非常寒冷。這些行星年輕的時候,它們圍繞的恒星都比較穩定,隨著它們的不斷增長,溫度也會發生變化,人類想要移民到那些星球目前的科技是不可能的,人類想要在地球沒有毀滅之前移民到其他星球,必須要先保護地球。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91143
本文標題:進行太空移民,你知道飛船要考慮什么因素嗎?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