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窺探火星內部的探測器。從火星表面角度觀測“好奇號”和“機遇號”探測器拍攝了大量周圍表面圖像。同時該探測器也可鉆洞,但它僅能在火星表層土壤中進行。此外軌道上空太空飛船對火星表面持續監控,軌道飛行器拍攝火星表面高分辨率圖像,或者觀測火星大氣層。
它將有助洞悉其它行星。當涉及巖石行星我們僅研究了一顆巖石行星(地球)的詳細狀況。通過對比地球內部和火星內部,研究團隊希望更好理解太陽系,掌握的信息甚至有助搜尋類地系外行星,縮小可能支持生命存在的星球。因此,雖然“洞察號”是一個火星任務,但它超越了火星任務的范圍。
“ 洞察號”可能發現火震。正如之前所提及的,“洞察號”的一項主要任務是探測火震(或者火星地震活動)。之前其他太空任務進行過嘗試,但均以失敗告終。
NASA天線裝置將從地球跟蹤“洞察號”探測器,NASA說:“‘洞察號’將告訴我們火星搖動程度,揭曉你所處的位置。科學家使用這些信息,在勘測任務中進行收集,進一步理解火星軌道運行中會出現多少火震。這是理解火星內核大小的關鍵因素,以及確定火核是液體還是固體。”
洞察號”將揭曉火星和地球之間的神秘關系。如果火殼物質是一種非常好的熱導體,就像金屬一樣,脈沖將很快衰減。如果是一種較差的導體,像玻璃一樣,脈沖將緩慢衰減。這將告訴科學家隨著深度不斷增加,相應的溫度升高有多快,以及火星內部熱量是如何流動的。
這是首次來自西海岸的星際發射。NASA曾進行多次火星任務但全部探測器都在佛羅里達州發射升空,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從東海岸發射到其他星球更容易。但是“洞察號”發射地點位于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這是有可能實現的,因為強大的Atlas V-401火箭能夠從西海岸發射太空飛船抵達火星。
洞察號”搭載立方體衛星。“洞察號”探測器搭載兩顆衛星一起升空,它們分別被稱為“Wall-E”和“Eve”,其命名源自2008年科幻動畫片《機器人瓦力》。它們的正式名稱是“火星立方一號(MarCO)”。它們也是小型衛星,可以完成簡單的太空任務。
可能揭曉火星火山活動秘密。“洞察號”包含一個自錘式熱探測器,能夠在火星土壤中鉆至5米深處,首次勘測火星內部的熱量流動。將熱流速度和其它勘測數據結合在一起,將揭曉地球內部能量如何驅使地表產生變化。
它將火星變成一個“時間機器”。地球和金星——兩顆巖石行星,具有活躍構造,這兩顆行星是很大程度地破壞了過去行星的模樣。但在火星上并非如此,美國宇航局表示,火星表面多數結構看上去仍像是30億年前的模樣。
“洞察號”火星數據將長期保存。該探測器被設計執行至少一個火星年(兩個地球年的時間)的勘測活動,通過至少一個季節循環跟蹤分析火星內部變化。多數人認為,當這項勘測任務結束時,不會獲得更多的科學觀測數據。事實上,“洞察號”勘測數據可以存檔,便于未來使用。
本文標題:“洞察號”打開新認知:將火星變成“時間機器”?!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