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光(Aurora),是一種絢麗多彩的發光現象,其發生是由于太陽帶電粒子流(太陽風)進入地球磁場,在地球南北兩極附近地區的高空,夜間出現的燦爛美麗的光輝。在南極被稱為南極光,在北極被稱為北極光。地球的極光是來自地球磁層或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流(太陽風)使高層大氣分子或原子激發(或電離)而產生。
極光常常出現于緯度靠近地磁極地區上空,一般呈帶狀、弧狀、幕狀、放射狀,這些形狀有時穩定有時作連續性變化。極光產生的條件有三個:大氣、磁場、高能帶電粒子。這三者缺一不可。
照片中,綠瑩瑩的極光在地球上空旋舞,與此同時,南半球正迎來晨曦微露。這張照片原發于美國宇航員里奇·阿諾德的Instagram,配文為“日出闖進了一場南半球的極光盛宴。”
宇航員阿諾德此前還發布過從太空中拍攝的納米比亞、澳大利亞和舊金山照片,以及在微重力環境中的自拍照。國際空間站位于地表上方400公里處,宇航員在其中開展各種實驗。
2015年,著名宇航員斯科特·凱利(Scott Kelly)曾拍過一張照片,圖中地球籠罩在一層詭異的紅光中。地球大氣層可保護地表生物不受太陽輻射的傷害。
阿諾德此前還發布過從太空中拍攝的納米比亞、澳大利亞和舊金山照片,以及在微重力環境中的自拍照。最近他還發表了一張SpaceX公司的龍飛船與獵鷹九號火箭分離后的照片。
據報道,國際空間站上的一名宇航員在網上發布了一張地球周圍極光的照片,美得令人目眩神迷。照片中,綠瑩瑩的極光在地球上空旋舞,與此同時,南半球正迎來晨曦微露。
這張照片原發于Instagram,NASA稍微做了增強處理后又重新發布,NASA十分喜愛這張照片,上周將其選為NASA“每日最佳照片”,“日出闖進了一場南半球的極光盛宴。”美國宇航員里奇·阿諾德(Ricky Arnold)描述道。
極光是一種發生于大氣層中的自然光線奇觀,分北極光和南極光。當太陽發出的帶電粒子進入地球大氣層時,便會激發極光。在繞地球旋轉的國際空間站上,宇航員常常能看到這一奇景。
這些粒子有時也被稱為“太陽風暴”。它們通常會在地球磁場的作用下轉向,避開地球。但遇到較強風暴時,帶電粒子便會進入地球大氣層,與氦氣和氫氣等氣體粒子相撞,同時釋放光線。極光有多種顏色,不過淺綠色和粉色最為常見。
“飛舞的極光十分絢麗壯觀,深深吸引著研究來自太陽的能量與粒子的科學家。”NASA表示。此前也有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拍攝過極光照片。2015年,著名宇航員斯科特·凱利(Scott Kelly)曾拍過一張照片,圖中地球籠罩在一層詭異的紅光中。
在地球上方400公里處,宇航員們每天都能親眼目睹奇觀壯景。宇航員阿諾德此前還發布過從太空中拍攝的納米比亞、澳大利亞和舊金山照片,以及在微重力環境中的自拍照。最近他還發表了一張SpaceX公司的龍飛船與獵鷹九號火箭分離后的照片。
本文標題:日出與極光同框奇觀壯景,猜猜是在哪里拍到的?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