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育種:也稱空間誘變育種,就是將農作物種子或試管種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無法模擬的環境(高真空,宇宙高能離子輻射,宇宙磁場、高潔凈)的誘變作用,使種子產生變異,再返回地面選育新種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種的作物育種新技術。太空育種具有有益的變異多、變幅大、穩定快,以及高產、優質、早熟、抗病力強等特點。其變異率較普通誘變育種高3-4倍,育種周期較雜交育種縮短約1倍,由8年左右縮短至4年左右。
世界上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成功地進行了衛星搭載太空育種。我國是1987年開始將蔬菜等搭載上天。
太空育種是集航天技術、生物技術和農業育種技術于一體的農業育種新途徑。是當今世界農業領域中最尖端的科學技術課題之一,通過已進行的太空農業試驗,植物、動物等生物體的許多特性奧秘被揭示。
據報道,2018年4月2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龍飛船”(SpaceX Dragon)將向國際空間站(ISS)提供第14次補給。在獵鷹9號火箭的支持下,它將給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們帶去物資補給以及科研設備。此次任務的科學研究之一是進一步研究如何在太空中種植蔬菜。
在過去的三年里,宇航員們使用蔬菜生產系統(Vegetable Production System)在太空種植作物。蔬菜生產系統是國際空間站上的一種植物生長設備,可用于種植蔬菜(生菜、西紅柿等)為宇航員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食物。蔬菜生產系統也用于科學研究目的,科學家們想要確定植物的感覺、發育和對重力的反應,然后收獲并食用。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還說,在太空中種植植物也可以幫助他們了解如何改善地球上的作物生產。
在蔬菜生產系統中,種子被插入圓形容器的軟表面上,它被稱為“植物枕”。然后,宇航員用注射器將水注入植物枕中。之前的蔬菜實驗表明,在水和氧氣有規律的供應下,有些植物比其他植物發育得更好。但是在最新任務中,蔬菜生產系統實驗采用了一種新的方法,即通過被動軌道營養輸送系統(PONDS)將營養輸送到植物中。這是一種新的植物生長系統,旨在通過澆水和保持植物的根結構來促使植物生長。
美國宇航局研究科學家霍華德⋅萊文(Howard Levine)在2017年設計并制造了一個PONDS系統原型。該原型機被發送給商業太空公司Techshot,用于微調后在國際空間站上使用。Techshot委托消費者食品容器公司Tupperware創建了一個新系統,該系統將取代以前任務使用的植物枕。Tupperware和Techshot開發了新的半水培系統,它需要更少的人員維護。
PONDS使用吸水墊,而不是植物枕,通過水庫系統將水吸到種子和根部。水庫系統在PONDS水庫中被動地將水均勻地分散到每個植物缸中(而不是用注射器將水注入到植物枕)。這就創造了一種更穩定的水供應,幫助將幼苗培育為成熟的植物和作物。美國宇航局位于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蔬菜生產系統項目經理妮可⋅杜福(Nicole Dufour)說,這些PONDS系統的設計是為了減輕微重力對水分分布的影響,增加氧氣的可用性,并為根系生長提供足夠的空間。
PONDS是一次性使用設備,在植物生長和收獲后將被丟棄。第14次SpaceX補給任務將為國際空間站帶去7個PONDS裝置。其中包括四個黑色不透明的模塊,以培育紅色的長葉萵苣Outredgeous,這是“開源種子計劃”的一部分。兩個模塊有窗戶和可移動的蓋子,宇航員可以觀察萵苣根系的生長情況,評估水的分布情況。第七個透明模塊將用于測試和攝像,以觀察水庫的微重力流體動力學。
本文標題:他們正在嘗試在國際空間種植蔬菜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