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質量黑洞是一種黑洞的類型,質量是100萬倍至100億倍的太陽質量。發現者一般相信在所有的星系的銀心,包括銀河系在內,都會有超大質量黑洞。
形成超大質量黑洞的問題在于如何將足夠的物質加入在足夠細小的體積內。要做到這個情況,差不多要將物質內所有的角動量移走。向外移走角動量的過程就是限制黑洞膨脹的因素,并會導致形成吸積盤。
根據觀測,黑洞的類別有著一些差距。一些從恒星塌縮的黑洞,最多約有10太陽質量。最小的超大質量黑洞約有數十萬太陽質量。但卻沒有在它們之間質量的黑洞。不過,有模型指異常明亮的X射線源有可能是在這個遺失范圍的黑洞。
由于它們基本上是隱形的,因此很難確定黑洞有多大。它們的范圍可以從太陽質量的幾倍到質量的數百萬或數十億倍,但是有潛力的課程甚至比這更大。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收集的一項新數據研究發現,這些所謂的“超大質量”黑洞可能比我們認為的更大,更普遍。
最小的類是恒星質量黑洞,可能是太陽質量的五到三十倍。中間有一個被稱為中質量黑洞的組別,可能是100至10,000個太陽質量。最后還有潛伏在星系中心的重量級人物,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可能是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個太陽質量。
但是,這個數字有百萬到十億之間的差距,導致一些天文學家聲稱應該有另一個更高級別。這些超大質量黑洞將包括數百億太陽質量的物體,如S5 0014 + 813,其中包含大約400億太陽質量,是已知最大的黑洞之一。
為了更多地了解這些奇異的天體,加拿大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員檢查了高達35億光年遠的72個星系的錢德拉數據。黑洞越大,噴出的氣體和物質的射流越大,天文學家可以利用這些射流的亮度來計算黑洞的質量。
通過分析這些黑洞發出的無線電波和X射線輻射,該團隊確定這些物體的平均質量比以前認為的大10倍。事實上,其中40%的黑洞質量超過100億個太陽質量,這可以很容易地將它們歸類為超大規模黑洞行列。
本文標題:新數據研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可能比我們所認為的更大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