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普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Mission)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設計來發現環繞著其他恒星之類地行星的太空望遠鏡。使用NASA發展的太空光度計,在繞行太陽的軌道上,觀測10萬顆恒星的光度,檢測是否有行星凌星的現象(以凌日的方法檢測行星)。為了尊崇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內斯·開普勒,這個任務被稱為開普勒太空望遠鏡。開普勒是NASA低成本的發現計劃聚焦在科學上的任務。NASA的艾美斯研究中心是這個任務的主管機關,提供主要的研究人員并負責地面系統的開發、任務的執行和科學資料的分析。
為了在浩瀚宇宙中尋找宜居的類地行星,人們早已將目光瞄向了太陽系之外。美國宇航局(NASA)發射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總會不時地帶給我們一些驚喜。近日,研究人員宣布了一批開普勒的新發現。其數量接近百顆(具體為 95),總數則超過了 2400 。 實際上,開普勒早已經完成了它的主要任務,現在已處于一個延長任務期。K2 階段早已發現了近 300 顆新行星,證明了該望遠鏡有足夠的能力去梳理尚未發現的系外行星。
(圖自:NASA / JPL)
為了這批新發現,科學家們從開普勒發回的大量數據中進行了篩選。2014 年的時候,大量的觀察結果產生了 275 個“候選”信號,但它們有可能、或并不是一顆行星。
在逐項篩查數據之后,剩余了 149 個信號,而其中有 95 個是全新的。 來自丹麥科技大學國家空間研究所的 Andrew Mayo 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太空科學領域,系外行星的發現是一件相當振奮人心的事情。隨著更多行星被發現,天文學家們將對系外行星的性質有更深入的了解,反之亦可讓我們理解自己身處的太陽系在銀河系中處于怎樣的一個地位。
白圈部分為太空望遠鏡發現系外行星的主要位置(T. Pyle/NASA/JPL-Caltech)
這批新發現的系外行星,有的體型比地球還小、有的比木星還巨大、還有一顆相當特別。很多時候,系外行星距離地球有數百上千光年遠,因此研究人員很難判斷宜居性。
不過,這是一顆迄今為止被開普勒捕捉到的、圍繞著最亮的一顆恒星運轉的系外行星。 恒星亮度越高,更易于我們對它展開研究,且可通過后續觀察而得出更多的信息。
本文標題:開普勒的新發現百顆系外行星,其中一顆相當特別!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