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的新春禮物:我國兩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UFO  時間:2021-04-07 

     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介紹,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自2011年12月正式宣布提供試運行服務以來,系統運行穩定,服務性能不斷提升。系統測試評估表明,北斗系統定位精度平面10米、高程15米,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50納秒,已逐步拓展到交通運輸、氣象、漁業、林業、電信、水利、測繪等應用領域,產生出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2018年1月12日7時1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26、27顆北斗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是我國北斗三號工程第3、4顆組網衛星。按計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于2018年底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2018年2月12日12時03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三號乙/遠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執行一箭雙星發射,將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這是春節之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實施的最后一次宇航發射任務,航天人為中國的傳統佳節農歷新年獻上了獨具特色的新春禮物。

 

        這是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的第三次發射,也是農歷雞年中國航天的“收官之戰”。

  “至此,我國所有的北斗衛星都是從西昌飛向太空的,成功率達到了100%。”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董重慶說。

 

   本次任務是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第三次發射,送入太空的是第5顆和第6顆衛星,也是整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第28顆和第29顆衛星。

   這兩顆新的衛星后續將進行集成測試與試驗評估,并與此前發射的四顆北斗三號衛星進行組網運行。

   2017年11月5日,長征三號乙/遠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三號工程首發雙星。

   2018年1月12日,長征三號乙/遠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三號03、04星。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于1970年12月,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等航天發射任務,是我國發射衛星最多、發射軌道最高的航天發射場。

 


星罩組合體

 


衛星轉場

  2018年是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密集組網年,預計通過10次發射任務將送18顆衛星送入軌道,其中8次采用一箭雙星方式。

  北斗三號將于2018年率先為“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提供基本服務,2020年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

  執行本次發射的長征三號乙/遠征一號運載火箭是由基礎級和上面級組成的四級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制。

  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67次飛行,這也是我國2018年的第7次航天發射。

 

 


箭體吊裝

 


長三乙火箭整裝待發

     目前,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是發射中高軌道衛星次數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總指揮岑拯說,長三甲系列火箭今年14次發射任務有8次將是以“一箭雙星”的方式發射北斗三號衛星。

    2010年,新一代適于直接入軌“一箭多星”發射的導航衛星專用平臺研發成功。北斗三號衛星總設計師王平介紹說,平臺具有輕量化程度高、易于安裝和拆卸、結構通用性組合性好,可根據不同構型隨意組合,特別適于一箭多星發射的特點。

  這次發射任務臨近春節,但工程全線數千名參研參試人員聚精會神扎根任務一線——發射場系統面對3個月連續執行7次航天發射的超高密度,精準組織指揮,優化測試流程,嚴格質量管控;運載火箭和衛星系統積極破解多型任務交叉并行帶來的難題挑戰,科學調配人員、合理統籌資源,以嚴慎細實的作風壓茬推進各項工作;分布于大漠戈壁、深山雪原、海島邊疆、大洋太空的測控站點、遠望號測量船和中繼衛星“陸海天”立體接力測控,通過大團結大協作,實現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67次飛行。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91207
本文標題:特色的新春禮物:我國兩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