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電梯是人類構想的一種通往太空的設備。與普通電梯類似,不同的是,它的作用并不是讓乘客往返于樓層之間,而是將他們送入距地球約3.6萬公里的一座空間站。
隨著人類太空探索步伐的加快,科學家考慮設計一種太空電梯,實現外太空和地球之間更便捷的物資交換。
搭上電梯,穿梭在蔚藍的地球與深邃的太空之中,飽覽宇宙璀璨星空……這聽起來似乎是科幻小說的情節。但隨著科學的進步,“太空電梯”也許會成為現實。
據日報道,2016年,科學家在德國慕尼黑做了一個實驗:一臺長約30厘米的鐵質電梯有條不紊地順著約100米的纜繩上升。這個實驗標志著人們向宏大的“太空電梯”構想邁進了一小步。
所謂的太空電梯其實是人類構想的一種通往太空的設備。用纜繩連接上空10萬公里的太空站和地面,搭乘電梯艙往返于兩地之間。
乘客搭乘太空電梯時無需穿戴宇航服。無論是誰都能在太空站品嘗一場星空視覺盛宴,或是縱享無重力足球狂歡。還能乘坐小型宇宙飛船飛往月球表面,挖掘月球特有的礦產資源。
最早提出太空天梯設想的人是俄羅斯著名學者齊奧爾科夫斯基。他提議在地球靜止軌道上建設一個太空城堡,和地面用一根纜繩連接起來,成為向太空運輸人和物的新捷徑。
太空電梯又被稱作“現代巴別塔”。日本大學理工學院的教授青木義男正勇敢挑戰這一構想。青木教授在2008年曾研究高樓電梯的安全管理和事故調查,他當時認為:“不可能用電梯去宇宙。”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召開的一場技術競賽讓他對此大為改觀。“這并不是不可能,試著去挑戰吧!”
次年,青木教授試制了一臺名為“登山者”的電梯。2013年,他在富士山山麓做了實驗,使“登山者”升到了地上1200米的高度。接下來他要挑戰在太空做實驗。他計劃發射兩顆10立方厘米的衛星,然后在衛星中間連上纜繩,讓“登山者”通過纜繩往返于衛星之間。如果計劃順利進行,實驗將在2018年內實施。
在青木教授的研究室里,聚集著一批同樣懷揣著“太空電梯夢”的學生。大三學生小池魁舟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在高中時代得知了太空電梯的存在,于是毅然決然報考了日大。談及太空電梯,他的眼里滿是光芒:“我想坐著自己研發的電梯去往未知的宇宙。”
民間企業也參與了進來。2011年,大型建筑公司大林組為了打造一座繼東京天空樹之后的又一“終極塔”,組建了一個研究開發團隊。次年,大林組提出:“太空電梯將在50年后開始運作。”該工程耗費10萬億日元,青木教授擔任工程主管。團隊的干事石川洋二斷言道:“理論上能實現。”
不過,工程面臨著堆積如山的難題。例如,纜繩需要用新型材料“碳納米”制作,但以研究團隊目前的技術,根本做不出足夠長的纜繩。即便如此,青木教授依然充滿期望地說:“我希望縮小宇宙和地球的距離。我想推進宇宙一日游時代的來臨。”
太空電梯可以搭載包括大型太陽能發電機、核廢料等各種物品,還可以載人。更重要的是,太空升降艙上天不需要攜帶大量燃料,預計所耗能量不過為宇宙飛船發射的1%。英國的一項測算顯示,用太空升降艙運送一個人和行李的費用僅相當于常用航天飛機運送費用的0.25%。
在進入太空探索時代后,造“太空電梯”是人類長久以來的夢想,每發射一次太空飛船所需的驚人費用讓科學家重拾“太空電梯”的理念。在宇宙空間里建造超長的“太空電梯”,用車廂將貨物運送到太空站或者空間基地,可以大大節省人類太空探索的成本。利用“太空電梯”運送游客,還能發展太空旅游業。電梯會攜帶太陽能發電系統,這樣發出的電能不僅能支持電梯本身,多余的還能為地球供電。“天梯”還能當做信號發射塔,傳輸訊息。
本文標題:太空電梯帶你太空一日游,科幻或現實?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