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太空會長高?回地球后又反彈回去?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UFO  時間:2021-04-07 

圖中左一為日本航天局宇航員金井宣茂,中間為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宇航員安東·什卡普列羅夫(Anton Shkaplerov),右一為NASA宇航員斯科特·丁格爾(Scott Tingle)。  圖中左一為日本航天局宇航員金井宣茂,中間為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宇航員安東·什卡普列羅夫(Anton Shkaplerov),右一為NASA宇航員斯科特·丁格爾(Scott Tingle)。

      身高是對人體縱向部分的長度,源于人體的縱向生長,受遺傳因素的影響較大。

     測量身高的方法和要求
     1)測量方法:被測量者赤腳,“立正”姿勢站在身高計的底板上,腳跟、骶骨部及兩肩胛間緊靠身高計的立柱上。測量者站在被測量人的左右均可,將其頭部調整到耳屏上緣與眼眶下緣的最低點齊平,再移動身高計的水平板至被測量人的頭頂,使其松緊度適當,即可測量出身高。
      2)測量要求:每次測量身高均應赤腳,并在同一時間(早晨更準確),用同一身高計,身體姿勢前后應一致,身高計應放在地面平坦并靠墻根處。每次測量身高最好連續測兩次,間隔30秒。兩次測量的結果應大致相同。身高計的誤差不得超過0.5厘米。

  據報道,人體是專為在引力條件下生存準備的。因此,當我們做進入太空這種傻事時,就會由于失重出現種種奇怪現象。例如,日本宇航員金井宣茂上周一發推表示,在國際空間站生活了三周之后,他竟然長高了3.5英寸(約合8.9厘米)。

  真的會這樣嗎?雖然脊椎在失重環境下會稍微拉長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8.9厘米也太嚇人了。于是他重新測量了身高,結果發現只長高了2厘米而已。

  也許他只是對長高太過興奮,因此弄錯了數據。但壞消息是,一旦返回地球、重新受到重力支配,他的身高便會迅速回歸原有水平。

  不過,長高兩厘米也不是小事。而且說明太空生活的確會使人體發生奇特的變化。

  金井并非首次前往太空后發現身高增加的宇航員。NASA宇航員斯科特·凱利(Scott Kelly)在2016年3月從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時,約長高了2英寸(約合5厘米)。在國際空間站這種失重環境中生活,會使脊椎稍微拉長。在地球上,引力不斷對脊椎施加拉力,使其各就各位。但在失重環境中,脊椎就會自然伸展,使宇航員稍微長高一些。

  宇航員在太空中一般可增加3%的身高,但絕不會超出這一比例,因此金井的推特才令其他宇航員大吃一驚。返回地球幾天或幾周之后,引力就會將他們“壓回”原本的身高。

 失重環境還會對人體產生多種副作用,且并不是每種都像長高那么有趣。然而,大多數人在太空中的停留時間都不夠長,不足以讓科學家充分研究這些副作用。我們了解到的也只有幾種而已。比如,失重會影響血液和其它體液在體內的流動,使體液聚集在上半身,導致局部腫脹,尤其是眼睛后方,從而引發視力問題。此外,輻射也是一大麻煩。地球上的人類受到地球磁場的保護,可躲避太陽發出的大部分輻射。但在太空中,人類無疑脆弱得多。持續暴露在輻射下將增加患癌風險。

  不過,就像地球上每個人的健康狀況都有所不同一樣,每位宇航員受太空的影響也因人而異。因此NASA對斯科特·凱利和他同為宇航員的同卵雙胞胎兄弟馬克展開了研究。斯科特在國際空間站生活了一整年,與此同時,馬克則留在地球上。這一年中,NASA和其他研究人員一直在監測兩人的健康狀況,且這項工作仍在繼續,以便更好地評估太空飛行對人體造成的短期與長期生理影響。隨著載人火星任務等長時間航天任務被提上日程,這項研究今后將發揮更大作用。

  因此,如果你想稍微長高一點的話,不妨成為一名參加長時間太空任務的宇航員。但一定要抓緊享受長高的美妙感覺,因為一旦返回地球,這一切都將化為泡影。

     據調查,一年的體育鍛煉就能使男孩子的身高比不鍛煉的同齡者多長1~2厘米,女孩子多長2~3厘米。經常鍛煉的小學生比不鍛煉者高5厘米左右。體育鍛煉所以能促使身材長高,一是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二是加強了骨細胞的血液供應,有利于提高骺軟骨的增殖能力,三是對骺軟骨的增殖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所以其實想長高還是多多鍛煉是最好的選擇了,還能增強體質!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91214
本文標題:在外太空會長高?回地球后又反彈回去?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