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航天飛機2011年退役后,美國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人員和貨物均需依靠俄羅斯。為改變這種狀況,美國航天局鼓勵私營企業開發往返空間站和地面的“太空巴士”,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等企業正在競爭這一項目。
全球太空項目大多由國家政府資助,純商業運作的民營企業鳳毛麟角,2009年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后,決意鼓勵美國民營企業進軍太空市場,推動太空活動商業化,希望太空飛行由政府控制轉為商業運作。
在白宮授意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加大了對太空民企的扶持力度。“天龍號”飛船得到了NASA的大力支持,NASA還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簽訂了一份價值16億美元的合同,未來“天龍號”將至少為NASA執行12次無人飛行任務,并為太空站運送補給物資。
龍飛船是一艘無人駕駛飛船。它于美東時間1月13日上午4點58分(北京時間下午5時58分)離開國際空間站機械臂,并點燃推進器、開始返回地球。最終,SpaceX公司于北京時間23時39分宣布,龍飛船已成功濺落在太平洋中,靠近南加州海岸,其后將由該公司回收。
“龍飛船濺落成功,標志著這艘商用航天飛船的第二次國際空間站往返任務順利結束。” SpaceX公司發言人在推特上發文宣布。
SpaceX公司龍飛船于美國時間1月13日駛離國際空間站,帶著近2000千克的科學物資返回地球,此次時長近一個月的物資補給任務圓滿結束。
龍飛船此次為地球帶回了近4100磅物資(約合1860千克),多為人體和動物研究、以及其它實驗中用過的設備與材料。其中包括制造公司Made In Space在太空中通過3D打印生產ZBLAN玻璃光纖的實驗設備,以及一群活生生的小鼠。這些小鼠曾被用在NASA嚙齒動物6號研究(Rodent Research 6)中,幫助研發應對太空中肌肉萎縮問題的新藥物。
去年12月15日,龍飛船搭載SpaceX公司獵鷹九號火箭飛入太空,并于12月17日抵達國際空間站。這是該公司第13次為NASA執行貨物運輸任務,為國際空間站帶去了4800磅(約合2177千克)的物資與設備。
除了運送貨物之外,此次任務還是SpaceX公司可重復利用火箭項目的一大里程碑。此次使用的龍飛船與獵鷹九號火箭均為第二次執行航天任務。其中獵鷹九號的一級推進器曾于2017年6月將另一艘龍飛船送入太空,而此次的龍飛船也曾在2015年4月造訪過國際空間站。
自人類探索太空以來,政府主導幾乎所有航天活動。對于“龍”飛船的發射活動,多家外媒均以“開啟一個新的時代”來形容。自人類探索太空以來,幾乎所有航天活動都由政府主導,直到2012年5月22日。
飛船于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成為繼美國、歐盟和日本后,第四個擁有與國際太空站對接能力的實體。
本文標題:龍飛船近一個月物資補給圓滿結束,成功返回地球!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