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們今天說到了反物質,并提及不久前我們我們證實暗物質存在的證據(鏈接)。那么索性我們就再深入的為大家揭示暗物質存在的計算機模擬結果。瑞士科學家通過超級計算機模擬出宇宙結構,并模擬出數量驚人的暗物質。他們打算發射衛星研究暗物質,而這一方面中國已然走在了前列。大家可以查看本站關于“悟空”衛星的報道(鏈接)。
圖片來源于網絡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瑞士科學家使用一臺巨型超級計算機,模擬出整個宇宙的構成。他們利用2萬億個數字粒子,生成了包含約250億個模擬星系的龐大目錄。科學家們表示,這份目錄將被用于校準歐洲“歐幾里得”(Euclid)衛星上進行的實驗。這顆衛星將于2020年發射,使命是揭開籠罩在暗物質和暗能量頭上的“面紗”。
過去3年間,蘇黎世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并優化了一組名為“PKDGRAV3”的革命性代碼,它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描述暗物質的動態以及宇宙間大尺度結構的形成。這套代碼在位于瑞士國家計算中心的“代恩特峰(Piz Daint)”超級計算機上僅僅運行了80個小時,便生成了一個包含2萬億個宏觀粒子(代表暗物質流)的虛擬宇宙,研究人員從中提取出一份包含250億個星系的目錄。
他們以暗物質流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不斷演變為特征,模擬了名為“暗物質暈”的低濃度物質組成。鑒于最新演算的精確度非常高,他們相信,類似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就形成于暗物質暈中。
“歐幾里得”衛星的任務是探索宇宙的暗面。據悉,宇宙包含23%的暗物質和72%的暗能量。蘇黎世大學計算機天體物理學教授羅曼·德仕雅說:“暗能量的屬性一直是現代科學的一個未解之謎”。
在“歐幾里德”衛星于2020年開始執行為期6年的數據采集任務前,這一新的虛擬星系目錄可以幫助優化該衛星實驗的觀測策略,并使各種不同來源錯誤的數量降至最低。蘇黎世大學計算科學研究所的約阿希姆·斯塔德爾博士說:“‘歐幾里德’衛星將為我們的宇宙繪圖,追溯其100多億年間的演化歷程。”
利用“歐幾里德”衛星提供的數據,科學家們將獲得有關暗能量性質的新信息。他們也希望,新數據能幫助他們發現標準模型之外的新物理學,例如廣義相對論的修正版或某種新粒子等。
本文標題:計算機模擬出暗物質——量大驚人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