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由計算機生成的圖像顯示了月船1號探測器于2016年7月2日被NASA的金石太陽系雷達發現時所處的位置。圖中直徑200公里的紫色圓圈代表金石雷達波束到達月球時的寬度。右上方的白色方框中標出了雷達回聲的強度。
圖為印度月船1號探測器于2016年7月飛過月球南極時被拍下的雷達圖像。該圖像利用NASA位于加州的“金石深空通訊體系”的70米長天線拍攝。在同一天里,月船1號被探測到了四次。
圖為藝術家所繪月船1號概念圖。該探測器曾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期間開展繞月勘探
北京時間3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近日,NASA成功找回了一顆失聯七年多的印度月球探測器是利用強大的雷達。
該探測器名為“月船1號軌道探測器”(Chandrayaan-1 lunar orbiter),直徑約1.5米,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期間開展繞月勘探。
雖然月球山脈和其它“質量瘤”(即行星或衛星地殼上引力強于別處的區域)可能會改變探測器的運行軌道,但“月船1號”所處位置與探測團隊的預計結果相差無幾,在月球上方約200公里處的一條軌道上運行。
“2009年的預測結果與月船1號的位置正好相隔180度。”探測小組成員、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太陽系動力研究組主管瑞恩·帕克(Ryan Park)指出,“但月船1號的軌道形狀與角度正如我們所料。”
2016年7月,研究人員利用NASA位于加州的“金石深空通訊體系”的70米長天線,向月球發射微波,然后通過位于弗吉尼亞州西部直徑100米的格林·班克望遠鏡(Green Bank Telescope),研究反射回地球的“雷達回聲”。部分后續觀測還利用了位于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臺直徑305米的雷達天線。
通過這些“雷達回聲”,科學家成功找到了印度首顆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以及NASA的月球軌道勘探飛行器(LRO)。找到LRO并不難,主要起到了理念證明的作用。探測團隊指出,由于該探測器的位置不斷改變,他們需要該勘測任務的導航設備提供指導。
天文學家常利用“行星際雷達”技術探測和識別小行星。但在未來的載人或無人探月任務中,采用該技術尋找失聯探測器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該技術既可被當做一種碰撞風險評估工具,又可為遭遇導航或通訊失靈的宇宙飛船保駕護航。
月球軌道勘探飛行器價值5.04億美元(約合34.8億人民幣),于2009年6月發生。該探測器先利用一年時間展開偵察,收集可能對未來載人探月任務有用的信息,后從2010年9月開始切換為純科學模式。
月船1號探測器還配有撞擊探測器,于2008年11月釋放,重重砸向月球表面,發現月球表面有水冰的存在痕跡。
印度希望于2018年初開始月船2號計劃。月船2號將由軌道探測器、登陸器和月球車構成。
本文標題:一顆失聯七年多的印度月球探測器 NASA利用雷達找回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