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隱藏在微型星系中的矮星系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UFO  時間:2021-04-07 

人類對外太空的觀測能力畢竟還很有限,技術方面的原因,距離方面的原因。最近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模擬的方法,模擬出了理論上微型星系群的存在,雖然此前觀測并沒有證實。但是理論是存在的。也為人類的探索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這些微型星系可能比銀河系小十到千倍。雖然目前還停留在科學模型的理想情況下,但通過模型去觀測來應正也不失為一個方法。

科學家發現隱藏在微型星系中的矮星系

最新發現的矮星系組為研究低質量星系分層結構的形成提供了機會,給了我們研究本應在宇宙早期普遍存在但幾乎不可能觀測到的紅移現象

據國外媒體報道,計算機模擬與理論模型均表明微型星系群應該是存在的,微型星系群大約比銀河系小10到1000倍,但目前還沒有確切證據。矮星系群的發現應該能為宇宙結構演化的正確性提供有力證明。弗吉尼亞大學天文學家Sabrina Stierwalt表示,宇宙學標準模型Λ-冷暗物質(Lambda-Cold DarkMatter)模型表明,更小的物質會合并成更大的物質。但目前對于低質量星系,這種過程的觀測證據太過缺乏,盡管小星系存在的數量的確比大星系多很多。

在最近發表的論文中,Stierwalt及其同事闡述了一項利用斯隆數字巡天望遠鏡觀測到的數據來探索矮星系群的計劃。他們首先尋找了正在相互作用的多組矮星系,隨后對其進行研究,觀測它們是否會逐漸成為更大的組群。接下來將繼續使用位于智利的大麥哲倫望遠鏡、位于新墨西哥州的阿帕奇波因特天文臺、以及位于夏威夷的雙子星北座望遠鏡繼續觀測其他組群成員的光學圖像和光譜。目前為止,科學家們一共發現了7組矮星系,每組大約3-5個成員。

Stierwalt表示,我們認為這些組群是通過引力作用緊密相連的,因此,它們最終會合并為一,成為中等質量的星系。這些星系距離地球大約2億光年到6.5億光年之間,Stierwalt表示,這個距離聽起來好像很遠,不過放在廣袤的宇宙中,其實距離我們很近。矮星系通常比大質量星系更黯淡,而且更小,所以我們很難直接觀測到。觀測到的星系群數量與推測的基本一致,增強了計算機模型的可信度。天文學家們表示,這種組群理論上很稀少,而且在當今這個紀元,也很難觀測到。

文章表示,最新發現的矮星系組為研究低質量星系分層結構的形成提供了機會,給了我們研究本應在宇宙早期普遍存在但幾乎不可能觀測到的紅移現象。紅移是用來測量宇宙中距離和時間的計量方式,指物體的電磁輻射由于某種原因波長增加的現象。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91278
本文標題:新方法隱藏在微型星系中的矮星系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