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Hakuto團隊的月球車
參加月球大獎賽的日本Hakuto團隊于近日宣布,他們制作的月球車將會在2017年搭乘印度參賽隊伍Indus團隊的著陸器登月,在此之前,與Hakuto合作的另一支參賽隊伍已經宣布退出了這個比賽。
印度團隊的著陸器還能攜帶20多公斤的貨物,不光是他們自己的探測器,于是,Hakuto團隊的探測器也將搭乘Indus團隊的“順風車”。但該探測器還需要能脫離著陸器,并“跋涉”500米才能贏得獎項,那么結果如何,這個還尚待分曉。根據消息這項比賽的時間在2017年12月截止,目前有16支隊伍參與,看來競爭還是挺大的。
早在幾年前,以色列魏茲曼科學院行星學家Oded Aharonson遇到了3位“太空迷”。在企業、基金會和大學共同支持下,這3位工程師在角逐谷歌月球X大獎賽的2000萬美元獎金,這筆美金對他們來說有很大的幫助。谷歌月球X大獎賽推出于2007年,該競賽要求參賽隊伍必須是私人團隊。在2017年結束前,如果有參賽隊伍能夠最先將月球車或著陸器送上月球,并至少移動500米,發回高清視頻或其他數據,該團隊將獲得最終的大獎。
雖然,這3位工程師還“壯志未酬”,但Aharonson認為這項比賽提供了可遇而不可求的探月機會。“你們必須做更多工作,必須給該任務更多智力饋贈。”他告訴他們。于是,現在SpaceIL團隊有了一個任務科學家:Aharonson,而且其著陸器還會攜帶一個輕量傳感器,這樣可以繪制月球磁場地圖。
去年12月月底,月球X大獎賽邁出了關鍵一步,宣布只有那些已經簽約在2017年年底前發射探測器的團隊才將有資格角逐最后的大獎。在目前參賽的16支隊伍中,已有4支得到發射確認。在2015年,SpaceIL團隊和美國的“月球快遞”兩支參賽隊伍已宣布通過了發射合同審核。
12月,Indus團隊宣布已與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簽署合同,購買ISRO的發射服務。ISRO將在2017年12月,用一枚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將該團隊的著陸器與漫游車送上月球。同時,它還宣布與Hakuto團隊展開合作,將后者的探測器一同送上月球。而德國的“兼職科學家”團隊宣布,他們已向X Prize基金會提交了發射合同,并在等待確認。
負責該競賽的X獎基金會高級總監 Chanda Gonzales-Mowrer,在一份聲明中稱:“我們很高興看到兩支參賽隊伍在這次登月任務上進行合作。在某種程度上,我們設立該獎項的目的就是希望促進私企的相互合作,這會是一個絕好的示范。”
據悉,工程師將仿照Ansari X大獎的模式確定最后的贏家。2004年的Ansari X大獎推動載人宇宙飛船成本的下降。該獎技術主管Andrew Barton表示,科學也能從中受益。對于許多未來科學任務而言,在月球表面運動和與地球通訊是基本技術。
Barton還提到,該獎賽還將設立兩個額外獎項。水發現獎(400萬美元)要求參賽隊在月球表面明確地探測到水,并發表一篇同行評議論文。“雖然軌道探測器已經發現月球有水,但還沒有人在其表面進行過實地探測。”Barton說。
而角逐阿波羅遺產獎(400萬美元)的隊伍,必須從當年阿波羅的著陸位置發送圖像和照片。Barton表示,有關阿波羅人造品在月球經歷風霜的數據將會有科學價值。
但是目前入圍決賽的選手都未宣布目標是尋找水源。原因可能是他們認為最可能有水的地方是位于月球兩極的撞擊坑陰暗處,太陽能探測器難以到達。而且,接近阿波羅遺跡也是“一塊難啃的骨頭”。月球著陸點很難精確無誤,如此接近阿波羅遺跡對參賽隊伍的探測器而言難度太大。另外,登陸位置越接近,制動火箭爆炸或撞擊也越可能毀壞這些具有歷史價值的地點。
不過,“兼職科學家”團隊正著手一試。該團隊認為在奧迪公司幫助下開發的探測器能達到所需的降落精度。該團隊首席電子技術員Karsten Becker指出,他們計劃降落在阿波羅17號的月球車登陸點附近。“在月球上待了45年后,它是嶄新如初還是已經成為碎片?”他反問。
無論如何,這些參賽隊伍都將在月球上執行若干實驗。SpaceIL團隊的磁力計將有助于發現月球磁場的源頭。隨著以色列航天器進入月球軌道,并接近其表面時,該磁力計將探索磁場變化和撞擊坑位置的關系。“該任務可能無法徹底解決問題,但我們將取得進步。”Aharonson說。
但美國馬林空間科學系統公司項目經理Mike Ravine指出,這些項目可能不會對科學有太大反饋。2000年,Ravine就曾嘗試與私人月球探測團隊合作,但最終失敗。而這次經歷讓他得到這樣一個教訓:“不要嘗試與‘二流’團隊做科學”。他表示,如果X大獎項目成功,“能作出一些有科學價值的東西是很好的,但這個實在是太困難了”。
本文標題:日本即將與印度私人團隊一起合作把月球車送到月球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