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對宇宙的形成這一問題一直都在尋找答案,而真相的拼圖也在一步步的完善。最近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了一組神奇的圖片——星系被超大質量的黑洞吞噬,形成美麗絲狀物質。昨天我們還和大家描述了超冷星系吞并小星系的時間。關于大星系的形成也許就是多樣化的。而黑洞吞噬后的逃逸出來的絲狀物質究竟是什么?吞噬后黑洞的內部變化,等等問題也許需要另一塊拼圖來慢慢揭曉答案。
“NGC 4696”星系周圍飄舞著許多美麗的絲狀物。這些絲狀物是由塵埃和電離氫組成。
2010年,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從另一角度拍攝到的“NGC 4696”星系。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近日發回的一幅最新圖片顯示,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正在蠶食著一個星系。這個星系名為“NGC 4696”,距離地球大約1.5億光年。星系的中心區域在黑洞的作用下形成一種令人震撼的奇特形狀。
圖片顯示,“NGC 4696”星系周圍飄舞著許多美麗的絲狀物。這些絲狀物是由塵埃和電離氫組成。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形態是由星系中心的黑洞造成的。這個黑洞正在阻止“NGC 4696”星系形成新的恒星,并慢慢蠶食著這個星系。翻騰的黑洞同時產生大量的能量,不斷加熱星系周圍的氣體。歐洲航天局天文學家介紹說,“很明顯,熾熱氣流不斷地向外涌出,并帶動絲狀物質隨它們運動。”這個星系與其原始星系團“半人馬座”星系團中的其它鄰居不太一樣。此前,天文學家一直認為“NGC 4696”星系是一個特殊的星系,因為它是這個星系團中最明亮的。
自1826年首次發現這個星系以來,天文學家一直對其密切關注。英國劍橋大學天文學家最新研究成果讓人們對“NGC 4696”星系有了新的認識,他們發現了關于這些絲狀觸須更為清晰的細節。通過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研究人員測量了這種塵埃絲狀物。他們發現,這些觸須平均寬200光年,密度是周圍氣體的10倍。
這些觸須像繩索一樣纏繞在一起,像是將星系明亮的中心拴在周圍的氣體上。研究人員認為,造成這種觸須狀絲狀物的奇特形狀和位置的主要因素是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歐洲航天局天文學家解釋說,“星系的磁場也會隨氣泡的運動而被掃出,并不斷約束和雕刻絲狀物內部的物質。在星系的最中心,絲狀物呈現出迷人的螺旋形狀,在黑洞周圍打轉。最終,它們將被黑洞拖入其中并吞噬掉。”
劍橋大學天文學家的最新發現也可以解釋為什么“NGC 4696”星系在生長過程中顯得“發育不良”的原因。超熱氣流甚至能夠拖動“NGC 4696”星系的磁場隨之運動,這就有可能改變其磁性,并慢慢抑制星系的生長。恒星的形成依賴于穩定的磁場,而“NGC 4696”星系內部如今的磁場結構可能阻礙了恒星的形成過程。星系中現存的恒星終將滅亡,又沒有新的恒星形成,“NGC 4696”星系難逃死亡的命運。
研究人員認為,對諸如“NGC 4696”星系之類的絲狀星系的研究,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宇宙中其它大質量星系的死亡原因。
本文標題:哈勃最新圖片顯示:星系被超大質量黑洞蠶食形成美麗絲狀物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