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見有人說找對象,要找個頭圓的。由此可見,頭圓很重要。星球大多數都不是圓的。而是橢圓的,比如地球。因為星球的自轉,公轉,運動,所以幾乎不會是圓的。很多星球都僅僅是看上去很圓。不過最近科學家發現一顆神秘的恒星,非常的圓。距離我們約5000光年,其極地和赤道半徑僅相差了3千米左右。而這樣一顆恒星,其比太陽還要大的多,其直徑是太陽2倍。
Kepler 11145123距離地球5000光年,直徑約太陽兩倍。最新研究顯示,該恒星赤道和極地半徑相差僅3千米,這意味著它是一顆接近完美的球狀天體。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目前,天文學家最新勘測發現迄今最圓的天體,這顆接近完美球形的巨型恒星距離地球5000光年。
這顆恒星命名為Kepler 11145123,它是一顆熾熱明亮的恒星,體積是太陽的兩倍,自轉速度是太陽的三分之一。研究人員通過分析該恒星旋轉狀況,吃驚地發現赤道半徑和極地半徑之間的差異僅有3千米,誤差幅度為1千米,相比之下該恒星半徑為150萬千米,這意味著它是一顆非常完美的球狀天體。
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勞倫特-吉佐(Laurent Gizon)說:“Kepler 11145123是迄今發現最圓的天體,甚至比太陽更圓。”恒星并非完美的球狀天體,伴隨著它們旋轉,受離心力作用將變得逐漸扁平。
目前這項最新研究是天文學家首次成功精確測量緩慢旋轉恒星的扁率,研究人員使用星震學測量恒星扁率,吉佐和同事挑選Kepler 11145123進行研究是因為該恒星支持純粹的正弦振幅,恒星周期性膨脹和收縮將導致亮度產生波動。
美國宇航局開普勒任務持續觀測Kepler 11145123振幅變化已有4年時間,振幅波動的不同模型對于不同恒星緯度而言是非常敏感的。在這項研究中,吉佐對比了振幅波動模型的頻率,這對于低緯地區是非常敏感的,同時,該模型頻率比更高緯度地區更加敏感。
吉佐認為,Kepler 11145123低緯度存在的磁場可能與該恒星的完美球狀結構密切相關。我們將該方法應用于其它開普勒探測器觀測任務,以及未來的TESS和PLATO太空任務。我們將觀測到較快的旋轉速度和較強的磁場如何改變一顆恒星的外形結構。
本文標題:發現接近完美的“最圓球狀天體”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