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遙遠類星體的“光”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UFO  時間:2021-04-07 

 

其實我們說的所謂的發光,只是某個波長的電磁波。而電磁波的排列不同,可以傳遞不同的信號。

科學家發現遙遠類星體的“光”

有一種用來測量類星體彩虹色譜里暗紋結構的“量光尺”叫攝譜儀,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和智利的3.6米望遠鏡上都有這種設備

據國外媒體報道,有一束光從一個類星體上發出,千里迢迢,穿過一個遙遠星系之后85億年才到達了地球。來自斯威本科技大學和劍橋大學的天文學家觀測到了這束太空“條形碼”,并借此得到了途經星系上電磁力的精確大小,證實了遙遠星系里的電磁性質與地球上的是一樣的。電磁力是自然界中已知的四大基本力之一,它決定了我們日常世界里幾乎所有的事物。

譬如我們接收到的太陽光,我們如何看到這束光,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原子的大小以及它們的相互作用,等等。研究人員便是通過觀察背景類星體發出的穿過前景星系的電磁波,來測量遙遠星系中的自然規律。他們觀察研究的這個位于遙遠星系之后的類星體,它在八十億年前發出的光在前往地球的路途中有一部分被前景星系的氣體吸收了,從而在特定的顏色波段上產生了暗紋,這便是太空里的“條形碼”。

有一種用來測量類星體彩虹色譜里暗紋結構的“量光尺”叫攝譜儀,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和智利的3.6米望遠鏡上都有這種設備。該研究的第一作者,斯威本科技大學博士思旦·寇途思指出,攝譜儀的性能決定了電磁性質測量結果的精度。甚大望遠鏡的攝譜儀雖然是一把高品質的量光尺,但上面的數字有點偏差。因此,研究人員同時使用了3.6米望遠鏡的攝譜儀,以得到最好的測量結果。

他還指出,光束的顏色結構能夠告訴我們這個星系里的電磁場有多強。同時,類星體是一種周圍環有極亮物質的超大質量黑洞,由于該類星體是已知類星體中最明亮的之一,所以研究人員能夠作出目前為止最為精確的測量。他們發現這個星系里的電磁性質跟在地球上的一樣,差別不超過百萬分之一,這種差別相當于人類頭發的寬度相比于體育場的大小。

這項新研究的合作作者,斯威本科技大學教授邁克爾·墨菲指出,在宇宙的大半歲月里,電磁常數一直不變,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值得注意的是,遙遠星系正為這樣一個基本問題提供了一個精確的探測器。更大的望遠鏡還在建造中,不久我們就能夠更好地來驗證它。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91295
本文標題:科學家發現遙遠類星體的“光”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