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是可見光下的UGC 1382星系,它看上去是一個橢圓星系,但是結合紫外線和深光學數據(中圖),這個星系存在旋臂結構,結合低密度氫氣(右圖綠色部分),科學家發現這是一個龐大的星系。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目前,天文學家最新發現一個巨型怪物級星系,它是由其它部分星系構成的,距離地球大約2.5億光年。
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志》,該研究揭曉了UGC 1382星系的秘密,之前天文學家認為這是一個古老、典型的小型星系。目前他們使用美國宇航局望遠鏡和其它天文臺觀測數據,發現這個星系比之前預想的大10倍,不同于多數星系,它的內部比外部更年輕,仿佛是由其它星系物質構成。
研究報告合著作者、美國加州卡內基科學研究所馬克-塞伯特(Mark Seibert)說:“這是非常罕見的現象,‘弗蘭肯斯坦’星系形成以及能夠幸存下來,是由于它位于一個安靜的位置,沒有喧囂的宇宙區域。同時,這個星系所處位置非常微妙,鄰近星系輕微擾動就會導致它瓦解崩潰。”
該項研究負責人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研究生萊亞-哈根(Lea Hagen)和同事意外發現這個星系,他和研究人員發現恒星形成于普通的橢圓星系,它不會旋轉,通常具有三維結構,外形呈現足球狀,而不是扁平的盤狀結構。最初天文學家認為UGC 1382是普通的橢圓星系,但是基于美國宇航局星系進化探測器(GALEX)紫外線數據,發現UGC 1382猶如從黑暗之中浮現的一只巨獸。
哈根說:“我們看到這個星系延伸出來的旋臂結構,此前并沒有人注意到,橢圓星系通常是不具有這樣的結構。這項研究有助于揭曉該星系的特性,以及它是如何形成的。”
UGC 1382直徑大約718000光年,寬度大約是銀河系的7倍。同時,它也是迄今發現三個最大隔離盤狀星系之一,UGC 1382實際上是一個低密度氣體旋轉盤狀結構。由于氣體不斷地向外擴散,其內部恒星不會非常快速地形成。
但是最令人們驚奇的是,UGC 1382星系內部成分相對年齡是“逆向”的,多數星系最內部區域包含著最古老的恒星。伴隨著星系不斷成長,其外部新形成區域將形成最年輕的恒星,但是UGC 1382星系并非這樣。
通過結合不同望遠鏡觀測數據,天文學家能夠將UGC 1382星系恒星形成的歷史記錄拼湊在一起,其結果是令人驚奇的。塞伯特說:“UGC 1382星系中心實際比周圍環繞螺旋盤更年輕,相反該星系外部區域形成年代更古老。這就像是一棵樹內部年輪比外部年輪形成的時間更晚。”
這種獨特的星系結構可能是分離部分組合在一起,而不是單個部分向外生長。也就是說,在合并之前這個星系的兩個部分處于獨立進化狀態,每個部分具有各自的歷史。
塞伯特指出,很可能許多星系以這種方式存在,但是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工作去證實。通過研究UGC 1382星系,我們可以獲得大型星系如何形成的重要線索,并揭曉更多令人驚奇的星系鄰居。
對此星系的研究很可能,對宇宙的形成有著深遠意義。將有可能推翻以前一直為廣大學者認同的宇宙大爆炸理論。
本文標題:最新發現神秘星系,獨特結構此前未見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