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沖星,快速自轉的星體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UFO  時間:2021-04-07 

脈沖星,就是變星當中的一種。脈沖星最早出現在1967年,它首次被人們所發現的。當時,還是一名女研究生的貝爾,突然發現狐貍星座有一顆星會同時發出一種周期性極強的電波。經過人們仔細的分析,科學家們則認為這是一種未知的天體。因為這種星體會不斷發出一些電磁脈沖的信號,因此就把它命名為脈沖星。

脈沖星(Pulsar),又被稱作波霎,同時也屬于中子星當中的一種,在為會進行周期性發射脈沖等信號的一個星體,直徑大約為20千米左右,自轉速度極快。 因此脈沖星才是人們最早認為恒星是永遠不變的。而絕大多數恒星的變化過程卻相當的漫長,人們根本就覺察不到。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恒星都是那么的平靜。后來被人們所發現,有些恒星也相當調皮,并且變化多端。于是,就給那些喜歡變化的恒星起了個相當專業的名字,叫變星。

脈沖星

脈沖星所發射出的射電脈沖的一些周期性十分有規律。一開始,人們對此相當困惑,甚至曾經有人會聯想到這很可能是外星人在向我們發電報相互聯系。據說,第一顆脈沖星就曾經被人們叫做小綠人一號。經過幾位天文學家一年長期不懈的努力,終于證實,脈沖星就是那顆正在快速自轉的中子星。而且,正是由于它的快速自轉所發出都射電脈沖。蟹狀星云脈沖星的X射線/可見光波段也能合成圖像。正如地球也會出現一些磁場一樣,恒星也會有一些磁場。也正如地球在自轉一樣,恒星也在自轉。還跟地球一樣,對于恒星的磁場方向不一定跟自轉軸在同一條直線上。這樣,每當恒星自轉一周,它的磁場就會在周圍的空間劃一個圓,而且也很可能會掃過地球一次。

脈沖星的自轉周期竟然小到只有0.0014秒!要想達到這個速度,連白矮星都無法抵擋。這也同樣說明,只有一些高速旋轉的中子星,才有可能去扮演脈沖星這一角色。特性編輯的脈沖星所發射的射電脈沖這個結論同時也引起了相當巨大的轟動。雖然是早在30年代初,中子星就已經作為假說而被提了出來,但是一直沒有得到一些相應的證實,人們也不曾觀測到中子星是否會相應的存在。而且因為理論當中所預言的一些中子星密度大得早已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因為在當時,人們還普遍都存在對這個假說抱有一定懷疑的態度。

脈沖星及其伴星直到脈沖星被發現之后,經過一定的計算,它的脈沖強度和相對頻率只有像中子星那樣體積小、密度大、只有質量大的星體才能達到此種效果。因此,中子星才真正由假說變身成為一個事實。這真是上世紀天文學上的一件不為人知的大事。因此,脈沖星的突然被發現,被稱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四大天文學當中的重要發現之一。

脈沖星

脈沖星是20世紀60年代被天文的四大發現之一。至今,脈沖星早已經被我們找到了絕不少于1620多顆,并且早已經得知它們就是一些高速自轉著的中子星。脈沖星有個十分奇異的特性具有既短而又穩定的脈沖周期。所謂脈沖主要就是像人的脈搏一樣跳動,而且一下一下出現短促的一些無線電通訊號,如貝爾所發現的第一顆脈沖星,每兩脈沖之間的間隔時間就是1.337秒,其他的脈沖還有短到0.0014秒(編號為PSR-J1748-2446)的,其中最長的也只不過11.765735秒(編號為PSR-J1841-0456)。

脈沖星就是中子星,而中子星與其他星體(如太陽)的發光程度不一樣,因為太陽表面到處都在發亮,中子星則只有兩個相對著的一個小區域才能輻射出來,由其他地方所輻射是跑不出來的。由于中子星的表面也只有兩個亮斑,別處所遇到的都是暗的。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只有中子星本身所存在著一些極大的磁場,因為較強的磁場會把一些輻射給封閉起來,使中子星的輻射只能沿著一些磁軸的方向,從兩個磁極區跑出來,這兩個磁極區也就是中子星的主要窗口。

脈沖星就是一些高速自轉的中子星,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子星都屬于脈沖星。因為當中子星的主要輻射束不掃過地球時,我們就根本接收不到脈沖的信號,此時的中子星也就不能表現為脈沖星了。脈沖星的一般符號都是PSR。例如,第一個脈沖星就被標記為PSR1919+21。1919表示這個脈沖星的這個赤經是19小時19分;+21表示脈沖星的赤緯是北緯21度。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91358
本文標題:脈沖星,快速自轉的星體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