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誕生至今只有150多年的歷史,由于技術的不成熟和人才的匱乏,在此過程中出現了許多考古大遺憾,比如郭沫若挖明定陵使得龍袍、字畫等大量珍貴文物遭到毀滅性破壞,如今,在考古界有一個鐵打的規矩:絕不主動發掘帝陵。而今天我們要介紹一座在水下隱藏了300年的水下帝陵,它的出現讓許多考古專家躍躍欲試,那么它是怎么被發現的呢?
上世紀60年代,由于大旱,江蘇省盱眙(xu yi 一聲,二聲)縣洪澤湖水位連續下降,一片巨大的古建筑群重見天日,引起當地人的熱議,“祖宗陵脈出來了!”。考古專家聞訊后立刻趕來,當他們看到倒在泥水中的20對石像生后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一座明代皇陵——明祖陵,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的衣冠冢和祖父的實際葬地。
公元1368年朱元璋一統天下、建立明朝,1386年時在此地建起了祖陵,這可是所謂的“龍興之地”,據史料記載,明祖陵建筑規模浩大、極其壯觀。明祖陵雖然氣勢雄偉,但卻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風水寶地”,它位于有著“九崗十八洼”的丘崗之地,連年遭受水患,歷代明朝皇帝都要對其增修堤防。但到了清朝,可就沒人管了,公元1680年,明祖陵被特大洪水淹沒,沉入洪澤湖中。
直到上世紀60年代,在地下沉睡將近300年的明祖陵外城墻終于重見天日,引起考古界的巨大震動,眾多躍躍欲試的考古專家也已經開始對明定陵進行了初步的考古勘探,但考慮到明祖陵地宮中文物的保護問題,一旦開挖,附近老百姓都不會同意,他們認為這是“祖宗陵脈不能挖”,所以考古部門決定暫時不發掘明祖陵,向地宮中注水保持地宮內外濕度一致,就這樣明祖陵地宮驚鴻一現后,重歸水下推薦qiwen.tv。
推薦閱讀:考古科學家:搖錢樹是真的存在?在2千年前東漢古墓發現了!
江蘇盱眙每年大旱時,明祖陵都會露出一宮或一角,頗為神秘,吊足了考古專家和人們的胃口,許多人也慕名而來參觀明祖陵景區。那么明代第一陵——明祖陵何時才能展現在人們面前呢?陵墓中會有什么重大的發現嗎?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標題:水下隱藏著明代第一墓,考古學家想要發掘,老百姓們不同意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