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7十大考古新發現 | 金代皇家神廟震撼亮相 道教考古揭開神秘面紗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考古發現  時間:2020-07-10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于“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4月10日,“2017十大考古新發現”千呼萬喚始出來,26個入圍項目,長達幾個月的漫長角逐,專業目光的審慎評選,再夾雜圍觀群眾樸素的鄉土主義情節,這份沉甸甸的名單注定了幾家歡樂幾家愁。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許永杰說:“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評選,一般會考慮時代和地域上的因素,比如史前時代、歷史時期都會有比較突出的遺址;而在地域上,有些考古大省會有優勢,在評選上可能會考慮一些遺存相對不那么豐富的省份。”

  也就是說,“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評選是一種年代的、地域的、文化的綜合平衡,并非“吃瓜群眾”們看著熱鬧的遺址就會眾望所歸,毫無懸念;也有可能我們看著不怎么起眼的遺址,一不留神就成了殺入“決賽”的黑馬。

  ▲2017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現場

  “2017十大考古新發現”從年代上來說,史前時期有3個遺址: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舊石器~早期鐵器時代);山東章丘焦家遺址(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陜西高陵楊官寨遺址(新石器時代廟底溝文化時期)。

  商周時期有2個遺址:寧夏彭陽姚河塬商周遺址;河南新鄭鄭韓故城遺址q~i~-~w~e~n~c~o~m。

  秦漢時期有2個遺址:陜西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河南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

  秦漢以后有3個遺址:江西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宋元至明清);吉林安圖寶馬城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金代);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清初)

  ▲陜西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發現的巨型筒瓦

  也許不少觀眾不明白為何史前、商周的遺址幾乎占了一半的席位,其實,這樣的一份年代名單應該說是相當符合考古學規律的。“古不考三代以下”,考古學作為一門探尋人類文化起源的學科,自然會在沒有文獻出現的時代“大放異彩”,而到了歷史時期,由于中國悠久的史學傳統,大量的文獻記載,使得考古學反倒退居到了證經補史的地位。

  所以,在角逐十大考古發現的26個入圍項目中,史前考古占了9個,分別是: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廣西隆安婭懷洞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湖南瀘溪下灣遺址、福建明溪南山遺址、山東章丘焦家遺址、陜西高陵楊官寨遺址、浙江寧波大榭史前制鹽遺址、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宮城及門址。

  夏商周考古則有6個:寧夏彭陽姚河塬商周遺址、山西襄汾陶寺北兩周墓地、湖北京山蘇家壟周代遺址、陜西澄城劉家洼春秋墓地、河南新鄭鄭韓故城遺址、河北行唐故郡遺址。

推薦閱讀:挪威考古學家發現了30多顆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的骰子

  ▲遼寧康平遼代契丹貴族墓群出土的銀鎏金面具

  從地域上說,此次評選的十大考古發現,陜西省囊括兩個:陜西高陵楊官寨遺址、陜西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河南省也占了兩個:河南新鄭鄭韓故城遺址、河南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除此之外,就是新疆、山東、寧夏、吉林、江西、四川各擁一個、遍地開花的局面。這跟之前,十大考古發現集中于陜西、山西、河南等考古大省截然不同。而有的省份,則是一直很難在十大考古發現中有所作為,直到最近幾年才迅速崛起,殺入名單,比如新疆奇聞網。

  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不過,隨著中國考古圈與公眾的距離越來越近,被譽為考古界奧斯卡的“十大考古新發現”逐漸成為全民矚目的焦點。在最終名單揭曉前,網上已經有不少網友發起了相關的預測,對不同遺址的宣傳轉載也有數量上的差異。

  ▲微信公眾平臺、新浪微博宣傳文案數量統計表(不完全統計)

  從數據轉載統計的前十來看,命中率還是相當高的,前六基本是眾望所歸。那么,為何這六個遺址會得到圈內圈外的一致認可呢?我們不妨細細盤點一下:

  1、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

  ▲新疆吉木乃通遺址T0505剖面及對應年代

  此遺址發掘面積在眾多入圍項目中不算大,合計65平米,但最大的亮點是新疆境內發現的第一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距今45000多年q~i~-~w~e~n~c~o~m。最難能可貴的是,不同于很多遺址的斷斷續續,此處堆積如同一完整的時代鏈條,從舊石器時代中期一直到早期鐵器時代,一目了然。對干考古的人來說,遇到這么完整的地層堆積,絕對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幸事。而其出土的典型莫斯特文化遺存,有助于探討亞歐大陸東西兩側史前人群關系。

  2、山東章丘焦家遺址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2161
本文標題:盤點2017十大考古新發現 | 金代皇家神廟震撼亮相 道教考古揭開神秘面紗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