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座小山不長草,考古隊趕到挖開一看:是一座越南太監墓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考古發現  時間:2020-07-10 

  導讀: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之后,將首都遷到了北京,但考慮到父親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出于對父親的尊重,朱棣下旨在南京保留了一套政權機構作為陪都推薦qiwen.tv。作為陪都,明朝時期的南京同樣有很多太監,他們大多數是年老體衰被下放到南京養老,還有一部分是因為犯錯,被貶到南京。

  這些太監大部分死后都葬在了南京,別看這些太監被貶南京,但生前都“撈”足了錢財,所以陵墓修建的都非常奢華。南京自古就是“龍盤虎踞之地”,是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而西南方向的西善橋,則是南京最好的風水寶地之一,自古這里墓葬就特別多,三國時期這里還是皇家陵園。

  最近幾十年,考古隊先后在這里發現了南齊宜都王蕭鏗、南陳名將黃法氍、南唐左威衛大將軍王繼勛等50多座大型墓葬。特別是明代南京的大太監,生前看中這里風水好,紛紛將陵墓修建在這里。

  在西善橋的寧蕪鐵路旁邊,有一座海拔不到40米的小山丘,因為山上有一座名叫英臺寺的寺廟,所以小山也被當地人稱為“英臺寺山”。從很久前村民們就發現,在英臺寺山上有一塊土地,一年四季都是草木不生,種上東西也都會很快枯萎,非常的神奇,沒人能夠解釋出原因來源www.qiwen.tv。

  1953年,南京建寧磚瓦廠因為修建廠房,就在英臺寺山上取土,結果在這片寸草不生的地方意外挖出了很多青磚。南京考古隊聞訊趕到現場,確認這是一座明朝磚石墓。隨后考古隊對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根據墓中出土的墓志銘:“明故司禮監太監金公”,考古人員確定這是明代司禮監太監金英墓。

  查閱史料,筆者發現金英的身份非常特殊,他一生都在明朝宮中當太監,卻不是明朝人,而是安南人(今越南)。公元1407年,明成祖朱棣命令大將軍張輔征討安南,在撤軍回國時,明軍抓了很多當地的小男孩,閹割之后全部送進了皇宮之中,金英就是其中之一。

  金英入宮時年僅14歲,他先后伺候過包括朱棣在內的四位皇帝。明宣宗繼位之后,金英備受恩寵,進入司禮監成為宮中太監的首領。《明史》記載,金英在景泰帝時期因為犯錯,被貶到南京,“命往南京安處,以就優閑。”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金英的墓葬會在南京被發現。

  由于金英墓歷史上多次被盜,考古隊在墓中發現的隨葬品并不多,但其中農一件精美的白釉帶蓋瓷瓶仍然被專家定為國寶。至于為什么陵墓所在的山丘上會寸草不生,考古人員解釋說,很可能是古墓在修建過程中,為了堅固在填土中加入了石灰的材料,才會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

推薦閱讀:中國考古史上重大的幾個發現,讓全球考古學者羨慕不已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2217
本文標題:南京一座小山不長草,考古隊趕到挖開一看:是一座越南太監墓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