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發現一種特殊藥物,不能多服,服多中毒,死后尸不易腐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考古發現  時間:2020-07-10 

  在南京市博物館的地下庫房里,有一個錦盒天天有人專門照看奇聞網。而錦盒里所收藏的“寶貝”從出土至今,從來沒有對外展出過的一種神奇藥丸,包括博物館的很多內部人士,見過人不多。它是做什么的,性藥?保健藥?

  (現代紅色藥丸,與本文無關)

  經化驗和對照史料,而這種紅色藥丸,就是傳說中的“不老仙丹”,距今1600年,令人相當意外。

  據說,養在錦盒里的這批“不老仙丹”只有米粒大小、通體紅艷,圓乎乎的。比起1980年代從南越王趙眜的那些丹藥,它們看上去應該更可愛,而且它們被發現的時間更早一些。

  (南京東晉墓考古現場)

  1965年,考古發掘人員在南京象山的一座東晉大墓的墓主人頭部位置的一個直徑約10厘米、圓形的漆盒內發現了它們。

  而這座墓的墓主人是東晉時期,與王羲之同一家族的王彬的長女,字丹虎。但這位貴族小姐似乎是個“不婚族”奇 聞 網。她死的時候58歲,葬在了父母墳的右邊。照理說不是早夭,一個世族大家小姐,應該是與自己丈夫同葬,卻與父母葬在一起,據說是因為終生沒嫁人。

  (南朝貴婦梳妝圖)

  不過這是題外話。這些“長生不老仙丹”究竟由什么成分組成?上世紀60年代,為了解開這些小丸子的身份,有關專家拿了其中三粒,對它們進行化驗。

  化驗顯示丹丸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這是一種毒性很大的化合物,其中硫的含量為13.0%,汞的含量為60.9%,另有約26.1%的成分目前尚不清楚為何物。

  但有人說如果現在再拿去化驗應該可以完全解讀出來。不過大家確認無疑的是它們就是東晉時期非常流行的“長生不老仙丹”www.qiwen.tv。 從墓主的墓志看,王丹虎死于東晉升平三年。據說,這個時期正是煉制金丹及士大夫階層倡導“服食”盛行的時代。

  (五色藥石,南越王墓出土,現在博物館展出)

  而他們服食的,就是這種小丸子的丹藥。

  1998年在東晉世族高崧家族墓發現的藥丸,就給與了很好的證明。這年6月17日,南京師范大學仙林新校區在道路施工中發現一處六朝磚室墓群(高崧家族墓群)。在墓群出土的眾多文物中,有一樣寶貝讓專家們很眼熟,那就是紅色的“不老仙丹”。

  只是和王丹虎墓出土情況不太一樣的是,丹藥擺在墓主人的手邊,在右側手臂附近,還有一個精致小巧的鎏金帶蓋銀鼎,像是專門用來盛放丹藥用的推薦qiwen.tv。但是,這些“不老仙丹”由于氧化很快就成了粉末。

  (南朝貴婦,照鏡圖)

推薦閱讀:瓷學泰斗孫洪琦先生考察東窯溝古窯

  看來,東晉時期,大宅門里的男男女女們都很迷戀它,每天都少不了。王羲之整個大家族,高崧大家族,還有皇帝也吃。吃“不老仙丹”風靡一時的朝代,煉丹家也應運而生。這些煉丹家像現在的明星一樣走紅。但是,這種丹藥不能多吃,服用過量即中毒,死后尸體都不容易腐爛。

  只是從上文中提到的丹藥成分,稍有點化學知識的人就可看出東晉人煉成的“不老仙丹”有很大的毒性。吃的時候不掌握藥量,很容易因為丹藥的毒性而喪命。所以,那時熱衷于煉丹術的道士服藥中毒事件屢有發生,而道士們卻將服藥中毒猝死諱言為尸解或白日升仙,不過是欺人的謊言。

  (古人煉丹圖)

  在中國歷史上,信道士之言,服食長生不死之藥而死的皇帝約有10人,東晉的哀帝是第一位。公元365年,晉哀帝像往常一樣吃了“不老仙丹”,但身體很快燥熱難當,哀帝拼命喝酒想泄掉這種不舒服的感覺,但無奈,日積月累毒性太大,哀帝最終撒手人寰。可憐的他,死前連個繼承皇位的子嗣都沒有。

  古人把長生不藥從生吃到死,死了還要帶到墓里,這大概是中國的一種特色吧。其實,西方人也有他們心目中的長生不老藥。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2337
本文標題:考古中發現一種特殊藥物,不能多服,服多中毒,死后尸不易腐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