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天下的福建武夷山中,峭壁峽谷間有許多的天然巖洞,在這些天然巖洞中存放著古老的懸棺原文www.qiwen.tv。與天葬、水葬、樹葬一樣,懸棺葬也是一種古老的喪葬形式。早在一千多年前,一位福建學者的筆記中就出現了“懸棺”一詞。萬丈巖洞中神秘的懸棺是怎樣放置上去的?人們對懸棺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猜測來自www.qiwen.tv。
1978年,考古人員來到武夷山白巖洞對懸棺進行考古研究,希望解開懸棺的千古之謎。利用絞車、鋼纜、定滑輪、天橋等工具,考古隊終于有驚無險,進入了狹窄的洞中。然后將洞中的懸棺轉移到了福建省博物館。這具懸棺外形用一塊整木鑿成,很像沿海常見的烏篷小船,長489厘米,寬55厘米,高73厘米。經過碳十四測定這具懸棺距今3445年左右,相當于商代時期。打開棺蓋后發現了保存基本完整的墓主人尸骨、大量的果核、魚骨、鳥骨和已經碳化的紡織品殘塊,這件棉紡織品直接將中國棉紡織史提前了一千多年q i - w e n c o m。
一具懸棺加上尸體和陪葬品,重量在500公斤到800公斤之間,武夷先民是如何將這么沉重的懸棺放置到萬丈懸崖之上,千百年來人們百思不得其解。
推薦閱讀:發現古遺跡及巨石陣!日照海域水下考古成工作重點!
明代有一位文人提出了猜想:他猜想懸棺在開始時并不是懸空的,也許在遠古時期溪流的高度與山峰頂部差不多高。但是,根據地質學家研究這種滄海桑田的過程在幾千年里是不可能完成的。也有人猜測,武夷山上曾經有架設棧道,但考古隊查遍了巖洞四周的石壁,卻并沒有發現可以搭棧道的柱洞。考古人員仔細觀察懸棺發現,在棺材蓋的兩側分別鑿有一個長方形的孔,推測兩個孔是扎繩子用的。可能是有十幾個或者幾十個人先到達山頂上面,將繩子扔下來,下面的人用繩子拴緊船棺,上面的人一起將船棺吊到萬丈巖洞中。
具體的過程究竟如何,考古專家也沒有確切的解釋。而武夷懸棺,也成為了歷史長河中一艘艘永不靠岸的船,在高高的山崖上,讓人們觀望和猜測。
本文標題:考古專家打開3000多年前神秘懸棺,開棺后讓人愣住了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