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唐金龍 攝影報道
“蜀先民,居營盤,龍門西,岷江畔。五千年,跨高山,沿河谷,入平原。”1月28日,德陽文廟大成殿前,身著漢服的一群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誦讀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
據介紹,該三字經由德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劉章澤撰寫,總共192字,從考古發現的角度濃縮德陽5000年歷史。
據介紹,不久前,由劉章澤等人參與編寫的《歷史深處的德陽》出版后,他決定寫一個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一方面配合讀者閱讀該書,二來方便世人盡快熟悉德陽歷史。
隨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構思,他還是決定用三字經這種朗朗上口的形式來創作。于是,192字的考古版極簡德陽史出爐。
劉章澤說,該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以時間為序,整理歸納了蜀先民最早跨越九頂山遷徙到平原地區桂圓橋安居、生產,然后到鴨子河、馬牧河定都,創造了三星堆文明,最后遷都金沙,巴蜀歸一統,再到漢之初設置郡、縣,每個節點出處均有考古遺址支撐,其中三星堆的興盛和衰落占據了主要部分。
對于三星堆的衰落,劉章澤寫道,“神權衰,毀宗廟,神器埋。金沙興,取而代,杜宇王,六百載”,他認為是神權和王權打仗,最后王權取代神權造成。
劉章澤說,因為自己是考古工作者,所以這個極簡德陽史也是從考古角度考慮多一些,難免有不夠全面的地方,也希望大家多提意見建議,“現在正在作推廣進校園,希望同學們能夠通過這192字初識德陽歷史。”
推薦閱讀:考古專家眼睜睜瞬間變色,綠臉俑獨一無二!
附: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
劉章澤
蜀先民,居營盤,龍門西,岷江畔。五千年,跨高山,沿河谷,入平原。
桂圓橋,住初定,山地業,漸稻耕。三百載,遷三星,余一部,茲留停。
三星堆,兩河崗,地便利,務農桑。八百載,聚市場,祖蠶叢,始稱王。
魚鳧王,又八百,借神權,匯四方。筑城池,建廟堂,興祭祀,鑄神像。
至商末,神權衰,毀宗廟,神器埋。金沙興,取而代,杜宇王,六百載。
繼開明,十二世,圖語兵,船棺塚。秦滅蜀,歸一統,兩百年,漸相融。
漢之初,設廣漢,郡轄縣,什雒綿。至蜀漢,分置縣,建五城,和陽泉。
晉萬安,唐德陽,六區縣,俱備焉。學歷史,愛家鄉,三字經,廣流傳。
本文標題:192個字穿越5000年 考古版極簡德陽史面世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