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界曾有次很奇怪的經歷,在江西南昌的一次考古挖掘中,出土文物兩萬余件,當中不乏被稱為“漢代考古之最”的378件金器以及相當于現在百萬人民幣的10余噸五銖錢……
當時的專家稱,這些發現,其面積之大、保存之好、內涵之豐富創造了漢代侯國聚落遺址之最,考古價值甚至超過長沙馬王堆漢墓。
但是墓主人是誰呢?一時難住了很多專家;不管從歷史背景還是現場的殉葬規模,讓人浮想聯翩,實在難以拿捏。就在大家都束手無策之時,一名工作人員在內棺主人遺骸的腰部位置,偶然發現一枚很小的玉印,印上刻有劉賀的名字。
自此,中國第一代海昏侯——僅僅當了27天皇帝的漢廢帝劉賀浮出水面。
▲ 劉賀印章
而揭開這場考古謎題的,竟是一枚小小的印章。
推薦閱讀:河南考古宣布發現曹操真實死因,曹操迷笑了
作為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墓主身份的直接證明——“劉賀”印,是在墓主人遺骸腰部位置發現的,一經面世,立即引起了人們尤其是印石愛好者的廣泛關注。
在諸多漢印中,亦不乏見到玉質私印。今天“劉賀”印的面世,再一次證明玉印并非只是官印專屬。漢代玉印是中國篆刻藝術園地的一朵奇葩。玉印雕工極其精美,傳古時為昆吾刀攻玉。《周書》稱“昆吾氏獻昆吾刀,切玉如脂。今無此刀,時以藥治刀刻之”。
印文:“劉賀”,字體為漢印中的繆篆。繆篆為漢代摹印的專用字體,印學大家對此多有論及。繆篆的奇特之處,在于不管印文筆畫多寡,通過化繁為簡或化簡為繁,甚至挪移偏旁等手法,均能使印面達到勻稱有致的美學效果。
古印璽為身份的證信,“劉賀”印的發現,使海昏侯墓墓主身份最終真相大白。個人認為,“劉賀”印的考古價值大于印學價值,而此前的“大劉記印”,就其印文體例而言,更具特色。
玉印刻工有待考究。線條的光潔優美是玉印的顯著特征,就這點而言,“劉賀”印無疑是上乘之作,但與西漢傳世精品的“皇后之璽”比較起來,又明顯遜色。但細察“劉賀”印線條,它也呈現出另一種玉印風格:線條有琢刻的細微波磔,有刀痕,有方折。玉印中的這種刀味石味很值得玩味q~i~-~w~e~n~c~o~m。看起來似乎不是琢刻功夫上的差異,有可能是琢刻玉質印的工具設備不同所致。
本文標題:篆刻趣聞:一枚印章解決了考古的一個大難題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