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 堯使后羿射之,中九日。——《楚辭·招魂》
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經?海外東經》
三星堆青銅神樹,分三層,每層三根樹枝,每根樹枝上一只太陽神鳥,共9只,主干頂部應為一只太陽神鳥。剛好和文獻記載對應上。古蜀國:青銅神樹,年代:夏代晚期。
2、第一任蜀王被傳世文獻記載為“蠶叢縱目”,今人無從考證,直到三星堆遺址出土古蜀文明寶物——青銅面具,來自三千多年前的證據!
3、蜀王據有巴蜀之地,本治廣都樊鄉,徙居成都來源qiwen.tv。——《蜀王本紀》
史籍記載古蜀遷都成都,從此成都城址從未變更。200年,現成都市青羊區中環路外側,施工隊一不小心,一挖掘機下去,挖出了一堆象牙,自此,金沙遺址揭開她神秘的面紗。太陽神鳥金箔,證明了或為開明王朝把都城遷于成都。古人的“平面設計”已經完爆今人了,以至于“中國文化遺產”直接用它來做logo了!
4、“河圖洛書”是上古神話,在夏朝遠未開始的時候,伏羲,在約5千年前創造了伏羲八卦。后來大禹在4千多年前治水時,河圖洛書現世。但這些太玄了,沒法證實,直到凌家灘遺址的考古工作展開。
推薦閱讀:實拍在外考古發現幾十萬年前“燒烤攤”,你們知道嗎?
當時出土了一件組合玉器,一副玉龜甲,中間夾著一塊玉版推薦www.qiwen.tv。龜殼上的鉆孔、玉版上的鉆孔,都跟傳世的“河圖洛書”的數字能一一對應。因此“伏羲八卦”不假,比“文王居而演八卦”早了兩千多年。
5、帝堯命羲和觀天象作歷法。這是著名的《尚書》中的記載,成書于約2500年前,而記載的卻是約4200年前的事。帝堯,讓他的大臣“羲氏”和“和氏”兩個觀測天象,制作歷法。
上個世紀,著名的考古學家徐旭生老先生考察晉南上古“平陽城”——襄汾。在這里找到了一座夏朝之前建立的古城——陶寺遺址,在這里出土最早的一套“禮樂文明葬具”是最初的中國所在,其中發現了一處大型的“觀象臺”遺跡,通過它,我們可以準確地計算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節氣,證實了“堯命羲和觀天歷象”的傳說。
6、“諾亞方舟”傳說。在西亞兩河流域,考古工作者們出土了幾份來自約2600年前的泥板,上面刻畫記載的是4600多年前的傳說——《吉爾伽美什史詩》,其中記載了一位名叫“永生者(音譯:烏特納比希丁)”的洪水經歷,與《舊約》中諾亞的傳說別無二致,因此證實了這個史詩應該是諾亞方舟的故事來源。
《吉爾伽美什史詩》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史詩,有2600多年的古老歷史。而中國最為古老的史詩則是《穆天子傳》,來自約2300年前。這是《吉爾伽美什史詩》的第二塊泥板。
7、越王勾踐劍(Sword of Goujia),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國家一級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銹。經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銹。
在場考古工作者回憶,一名開采隊員拿劍時一不留神就將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試其鋒芒,稍一用力,便將16層白紙劃破。此劍長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近劍格處有兩行鳥篆銘文:“越王鳩淺(勾踐)自乍(作)用劍”八字。
本文標題:只存在于傳說中的事物, 在考古中證實真實存在: 后羿射日是真的?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