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巍教授根據文獻材料和最新的考古材料,對西藏地區的中西文化交流及其內部的文化交流問題進行了梳理,認為以往關于絲綢之路的研究較少涉及西藏地區,而西藏地區從史前時代開始就不是一個孤立的區域推薦qiwen.tv。在講座中他提出“高原絲綢之路”的概念,這在當前“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此次講座是霍巍教授多年來開展西藏考古的一次系統總結和新的思考,有感于講座內容比較重要,我們對講座錄音進行了整理,形成比較詳細的講座紀要,供學界同行參考。
霍巍教授
一、“高原絲綢之路”概念的提出
首先,霍巍教授界定了“高原絲綢之路”的含義。絲綢之路的概念有兩重含義,狹義的“絲綢之路”是西方人創造出來的一個有關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代稱,原指漢代中國和中亞、印度、西亞之間以絲綢貿易為主的交通路線。而從廣義上講,它不是指一條單一的路線,也不是指某一個時期的路線,它應該是一個網絡。“高原絲綢之路”同樣也是一個代稱,指代西藏高原古代與外界聯系與交流的途徑及方式q i - w e n c o m。它是一個網絡,不是指單一的某條路線,但卻包含著不同時代、不同走向、不同段落、不同功能在內的各條路線。
青藏高原的古道有過若干名稱,以物品交流命名的如麝香之路、食鹽之路,還有地域之間的交流,如唐蕃古道、蕃尼古道,以及唐宋以后的茶馬古道等。這些概念都與“高原絲綢之路”的講題有關。
在過去陸上絲綢之路的線路研究中,青藏高原區域是個空缺,它是絲綢之路上的孤島嗎?青藏高原的北面可以直接連通西域,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和黃土高原形成一個非常通暢的環帶,雖有沙漠和戈壁,但有若干條綠洲相連,傳統上認為絲綢之路有些支線與青藏高原的北部地區是直接相通的。青藏高原的南面是喜馬拉雅山脈,它有若干條山口,東北部地區與橫斷山脈的六江流域連為一體。這些南北向的高山峽谷,自史前時期以來已經成為人類重要的通道。從地理環境上講,青藏高原雖然具有寒冷、干燥等若干不適合人類生存的條件,但它不是禁區。關于青藏高原的歷史記載都很晚近,基本上是從唐代開始的,所以考古學的方法有助于解決這個區域的文明樣態和文化交流問題,是很好的切入點。(圖1)
推薦閱讀:為什么考古界不承認夏朝?
圖1青藏高原衛星鳥瞰圖
二、西藏史前時期與外部世界的交流
本文標題:霍巍:西藏考古發現與“高原絲綢之路”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