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郭沫若、茅盾等人請求發掘埋有明成祖朱棣的長陵推薦www.qiwen.tv。但由考古所認為,長陵是主陵,應先“試掘”其他規模較小的陵,積累經驗。經同意,最終決定試掘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不曾想此次發掘,成了一場文物的悲劇奇~聞~網。
明定陵文物之發掘
定陵共出土珍貴文物3000多件,包括600多件袍服、布料。其中皇帝的袞服、龍袍等,更是巧奪天工。然而,在定陵地宮開啟后,這些原本絢麗多彩的絲織品沒有得到很好保護,以至被空氣侵蝕而褪色、變脆,并留下黑斑。對這些袍服的后續處理,也不專業。比如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加入軟化劑涂在半腐的衣服上,“這種涂料是不可逆反的,不久涂料老化龜裂,絲織品也隨之碎裂”。由于此前明朝絲綢幾乎沒有實物留存下來,技藝也已失傳,因此讓定陵絲綢的損壞顯得尤為可惜。
柳黃纏枝蓮花緞繡龍方補方領女夾衣(局部)
定陵的大量文物“發掘即摧毀”,吳晗如愿。剛剛寫完歷史劇《武則天》的郭沫若也躍躍欲試,提議發掘合葬唐高宗、武則天的乾陵。1960年,陜西省提交《乾陵發掘計劃》,郭沫若對周總理說:“毫無疑問,肯定有不少字畫書籍保存在墓室里!打開乾陵……也說不定武后的畫像、上官婉兒等人的手跡都能見到!石破天驚,一定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鑒于技術落后,總理沒有同意奇聞網。1973年,郭沫若第二次請求挖掘乾陵,又被否決。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2916
本文標題:20世紀令人痛心的考古發掘,古代隨葬文物應該何去何從?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本文標題:20世紀令人痛心的考古發掘,古代隨葬文物應該何去何從?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