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寧夏鴿子山考古新發現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考古發現  時間:2020-07-10 

  遠古農業是怎樣起源的?一萬年前的先民們如何用火、怎樣居住?遠古人類迄今最小的裝飾品是怎么加工出來的?寧夏青銅峽鴿子山考古最新發掘成果給出了尋找這些答案的線索。

  2017年9月初,中國著名舊石器考古學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舊石器專業委員會主任高星等中國舊石器考古界專家來到寧夏青銅峽,對鴿子山遺址2017年度考古發掘進行驗收。本期光明視野深度解讀鴿子山遺跡,并邀請高星和寧夏考古所研究員王惠民撰文,從不同角度找尋一萬年前的人類記憶。

推薦閱讀:無法解釋的4個考古發現, 難倒了所有專家

  2017年,考古界的目光聚焦于寧夏青銅峽鴿子山。隨著考古發掘的進一步深入,更多人類秘密正被揭開。

  這是考古界首次在西北沙漠邊緣地區建立距今約12000年至4200年,即晚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的文化演化序列。

  考古揭開遠古先民在原始農業萌生期的生產圖景

  “在1990年至1997年間,我們在鴿子山發現了諸如磨盤、磨棒之類的對植物種子進行加工的磨器。”寧夏考古所研究員王惠民說,磨盤是以谷物加工為主的器物,在中國發現數量如此之大的磨盤是絕無僅有的。這在某種程度上揭開了距今1.2萬年到1萬年之間,這一地區遠古先民在原始農業萌生期的生產圖景www.qiwen.tv。

  在已有的發掘成果中,通過對土壤的浮選,還得到了大量豬毛菜、蒿屬、小麥族等可食性的炭化草類植物種子,同時對原地埋藏出土的磨器進行了殘留物分析,發現了植物淀粉的殘存。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2947
本文標題:聚焦寧夏鴿子山考古新發現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