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知名名將有老謀深算的王翦,被封殺神白起,還有最不為人知的司馬錯將軍。如果要說秦國第一名將,那肯定非司馬錯莫屬。司馬錯生平有參加過兩場大戰,一次是滅蜀之戰,一次是攻楚之戰。他在歷史上可是戰功顯赫,但是卻是最不出名的英雄。
秦國第一名將司馬錯
司馬錯是秦惠王時期將領,在戰國時期他可是很有名的,但是到現在,知道的人已經很少了。在歷史上能流傳下來的人很少,能讓人記住的人就是少之又少了,司馬錯就是其中一人來自www.qiwen.tv。他是司馬遷的八世祖,一生只打了兩場大戰,一次是滅蜀之戰,一次是攻楚之戰。
司馬錯的滅蜀之戰在歷史上是很有名氣的,只是在當時他并不被重視。在打完兩場大戰后,毫無名氣。如果票選秦國第一名將,王翦的老謀深算,白起的戰神本色,無疑得分都不少,可是卻有司馬錯這樣一位名將,戰功并不耀眼,疆場搏殺亦非所長,但他是一位戰略大師,力助秦國一統江山。
王翦不用說了,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滅楚平趙,哪里有困難,他就出現在哪里;至于白起,更是古今第一殺神,從秦孝公八年(公元前三五四年)到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二五六年),一百多年里,秦軍殺敵總數超過130萬,白起一人就包辦了92萬。
一生戰績顯赫
雖然如此,如果要票選秦國第一名將,我們還是要把票投給被遺忘的一位:司馬錯!它的價值是在后來才顯現出來受人重視的。在當時的秦國南方偏遠腹地,生活著兩個蠻夷國家,一個是蜀國,就是在現在的四川地區,一個是巴國,就是現在的重慶地區。秦惠文王時期,這兩個國家發生了交戰,互相攻打,兩個國家都向秦國派出使者求援。
其實秦惠文王早有吞并蜀國之意,但苦于蜀道艱難,難以攻打。而恰在此時東邊的韓國也派兵入侵秦國,所以秦惠文王一直猶豫不決,舉棋不定,不知道是該先滅蜀還是先攻韓推薦qiwen.tv。丞相張儀主張先攻韓,大將司馬錯主張先滅蜀。
張儀的論斷是占領三川郡,打通宜陽道,挾持周天子,以完成霸業,而至于蜀國只是一個西方邊遠小國,根本不值得勞民傷財去攻打,對秦國的霸業毫無幫助。而司馬錯的論斷是秦國要想稱霸,首先必須國強民富,務必先擴張領土,增加財富,所以應當先滅蜀國,這樣秦國吞并蜀國之后擴大了版圖,增加了財富。
而如果去攻打韓國劫持周天子,不僅不能獲得什么實利,反而背了一個不仁不義的壞名,而且周、韓自危,必然會去聯合齊、趙共同抗秦,因此,攻韓是失策,伐蜀才是萬全之計。秦惠文王聽后覺得大將司馬錯說的完全有道理,于是便派司馬錯為將率兵攻打蜀國,司馬錯果然馬到成功一舉滅掉了蜀國,而后又乘勝滅掉了巴國,使得秦國的領土擴大了近一半,人口增加了三分之一www.qiwen.tv。
推薦閱讀:蔣介石宋美齡有孩子嗎,被刺傷流產后不孕(有倆繼子)
公元前310年,蜀相陳莊叛秦,司馬錯率軍平定蜀亂,誅陳莊,并受命鎮撫蜀國,從而為秦國打下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后方,在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源源不斷的為秦國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為秦國的統一立下了大功。
司馬錯和張儀爭論于秦王前的公元前316年算起,若這時司馬錯20歲,那么到前280年,司馬錯也是個56歲的老頭了~~所以,即便是司馬錯是宣太后的親黨,在宣太后死時(前265年),司馬錯可能早已作古。那這么一個戰功顯赫的干將,在有生之年并沒經歷“政變”(昭襄王即位時,估計司馬錯是同意的,要不然不可能從秦武王平穩過渡到昭襄王)在昭襄王時期并未經歷選邊站的事情,所以司馬錯正常死亡的幾率頗高。
本文標題:秦國第一名將司馬錯,司馬遷八世祖戰功顯赫被人遺忘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