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19世紀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沖擊下所進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盤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此改革在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進行工業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開化”、社會生活歐洲化,大力發展教育等,一次大的改革,必然有人做出大的貢獻和犧牲,明治維新三杰就是這個時期冒出來,那么你知道明治維新三杰是哪三杰嗎?小編帶你來認識!
明治維新三杰:木戶孝允、大久保利、西鄉隆盛
一、明治維新廢除封建割據

從左至右:西鄉隆盛、大久保利、木戶孝允
1868年,革新派實行“明治維新”,廢除封建割據的幕藩體制,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恢復天皇至高無上的統治,發展資本主義,并逐步走上對外侵略擴張道路。在明治維新的眾多元勛當中,擔任最重要角色的是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三人被稱為明治維新三杰。
二、逃命元勛木戶孝允

木戶孝允(1833年8月11日—1877年5月26日)本名桂小五郎;長州藩出身,曾拜吉田松蔭為兄,從齋藤彌九郎學習劍術,向江川英龍學習西方軍事學。在尊攘、討幕運動中起領導作用,維新后參加起草《五條誓約》,是政府的核心人物,推進奉還版籍、廢藩置縣,與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一起被稱為“明治維新三杰”。
1864年6月,桂與長州、土佐、熊本諸藩志士相約在京都三條河原町的旅館池田屋秘密集會,遭新撰組襲擊,死傷多人。桂鴻運當頭,不但因為遲到逃過一劫,而且其后四處躲避追捕時,還認識了一位紅顏知己——原姓木關的藝妓二代幾松。這位幾松,就是后來的木戶孝允夫人松子。
推薦閱讀:牛頭怪甲龍,最奇特稀有僅發現過一次

戊辰戰爭爆發時,西鄉用兵于前,桂與大久保治政于后。維新勝利,桂與大久保亦同時參加巖倉使團去歐美各國考察,其間矛盾雖日益激化,但依舊于1877年聯手擊敗急于對外擴張的西鄉隆盛,迫其辭職。其后大久保獨裁體制建立,桂受排擠,一度憤然下野。1877年西南戰爭爆發后不久,四十五歲的他即病死于京都。明治維新三杰中的一節年僅45歲就走向滅亡!
三、大久保利

誕生于天保元年(1830)8月10日,是維新三杰之一。為人保沉著冷靜、剛毅果斷、始終抱持現實主義的政治態度,一生都處于權力的高峰。 明治四年(1871),任巖倉考察團的副使,周游歐美各地。於考察歐洲時,遇到德國宰相俾斯麥,大受其影響。1873年聽到西鄉等人激烈的征韓論主張,立即回國。

他與巖倉具視站在同一陣線,強烈反對征韓,因此而與多年的好友西鄉決裂。征韓派辭職後,大久保兼內務卿,成為政府的核心人物,大力推動殖產興業政策歡迎qiwen.tv。他雖然專制,但沒有地域觀念,大量采用有能力的人才。 他的統治對日本迅速富強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四、西鄉隆盛

明治三杰之一,同時西鄉隆盛的人格最受人們喜愛!西鄉隆盛生于文政十年(1827)12月7日。西鄉隆盛在倒幕運動中,不斷發揮他的破壞力。1868年,隆盛擔任征討大總督參謀,與勝海舟談判下,無流血的進入江戶城。但是西鄉隆盛卻在此時急流勇退,返回老家薩摩。因為他認為不可留在中央,擔任比藩主地位還高的職位。到江戶開城為止,他是代表下級武士改革派的最佳領袖。他視名利如糞土,視死如歸,不為子孫買美田。

然而在維新政府的改革下,下級武士生活日益窮困。征兵令實施之後,武士的軍事權又告喪失,為打開這種僵局,遂使西鄉隆盛興起“征韓”、“征臺”的念頭。他毛遂自薦,想當遣韓大使,但遭巖倉具視、大久保利通等人的反對而下野。明治十年(1877),鹿兒島的私立學校學生及下級武士擁立西鄉隆盛為統帥,舉兵反抗政府,史稱“西南戰爭”。西鄉隆盛戰敗,自刃而死。
本文標題:明治維新三杰,廢除日本封建割據的功臣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