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死飽死吃藥死 古代詩人離世也是夠奇葩的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考古發現  時間:2020-07-10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輕如鴻毛,嗯,看看這些大詩人們各種奇葩死法,你一定會犯迷糊www.qiwen.tv。——他們到底是死得“茍且”還是死得“遠方”。

  醉酒死之李白

  要說文人不抽煙的估計還好找,但要是說哪個文人不喝酒,那就像是大海撈針,無從篩選。對酒當歌,明月幾何,文人好酒求自醉。哪曾想,下面要說的這幾個大詩人,卻因酒而了此余生。

  大詩人李白,人稱“詩仙”,一生佳作逾千首,留世的也很多。縱觀他的詩作,“明月”和“美酒”是其百用不膩的字眼。譬如《掛席西江上待月有懷》中的“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月,青天懸玉鉤。”再如《將進酒》中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詩人有酒有月,可謂人生足矣。然而令人難以想象的是,李白的人生結局也和“酒”與“月”沾上了邊兒。《唐摭言》記載“李白著宮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 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一代文人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十分可惜。

  同為醉酒死之杜甫

  與李白并稱“李杜”的杜甫,人生結局也很意外。杜甫為湖北襄陽人,早年仕途不順,后來又經歷了戰亂流離,西南漂泊之苦。大歷五年(公元770 年),杜甫為了躲避戰亂客居湖南耒陽,到了那里恰巧遭遇洪水被困,連續餓了數日。當地的小縣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來,并贈以牛肉和白酒,誰知吃完便“一夕而卒于耒陽”,享年五十九歲。關于杜甫的死因,主流的看法有兩個,一說是患風疾而死,另一說是吃飽了撐死,文雅點說叫“飫死”。不過,這兩種說法并不太靠譜。實際上根據史料的記載,杜甫很有可能是醉酒而死推薦qiwen.tv。鄭處誨的《明皇雜錄》說“甫飲過多 , 一夕而卒。”劉昫的《舊唐書》說“大歷五年,啖牛肉白酒 , 一夕而卒于耒陽 , 時年五十九”,《新唐書· 杜甫傳》則記載的是“令嘗饋牛炙白酒, 大醉,一昔卒, 年五十九。”以上三種史料,都是具有較高的可信度,雖未捉月但因酒而死,倒也真正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了。

  吃魚死之孟浩然

推薦閱讀:盤點武俠片里的奇葩兵器:島主黃藥師吹簫

  詩人的嘴,心里的鬼。李杜因酒而死,雖然難登大雅之堂,但總歸還能接受。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的死卻總能讓人泛起疙瘩,因為據記載,他是因為吃魚而死。孟浩然一生坎坷,前后得過四次重大疾病,而最后一次得的便是一種叫做“背疽”的病,用現代的話講就是長了毒瘡,這種毒瘡十分厲害,在古代基本可以算是絕癥。就連《說岳全傳》里的秦檜向兀術發誓都說“不把宋朝天下送與狼主,后患背疽而死”。

  孟浩然與詩人王昌齡是好友。公元738 年,王昌齡被貶嶺南,途徑襄陽,特地拜訪了孟浩然原文www.qiwen.tv。此時孟浩然已患病,身體每況愈下。臨行前作詩一首送給了王昌齡,即《送昌齡王君之嶺南》。其中有這么兩句,“土毛無縞纻,鄉味有查頭。已抱沉痼疾,更貽魑魅憂。”“鄉味有查頭”說的是孟浩然一直引以為豪的襄陽土特產“查頭鳊”,“沉痼疾”說的是孟浩然此時的背疽還是比較嚴重的。這兩物,恰恰為孟浩然的死做足了鋪墊。

  此后一年,孟浩然在家休養,很少出門。也許是靜養的原因,孟浩然身體漸漸好轉,直到公元740 年王昌齡遇赦返鄉,經過嶺南,再次去拜訪孟浩然。此時孟浩然的背疽雖有好轉,但仍未痊愈,定要忌口,尤其不能吃魚。老友被赦,再加上故人再見,心里難免歡喜,于是孟浩然全然不顧忌口一說,與好友相得甚歡,此時上了一道襄陽河鮮絕品查頭鳊,魚味肥美異常,浩然將醫囑拋在了腦后,“浪情宴謔,食鮮疾動”,王昌齡還未離開襄陽,孟浩然就因背疽發作而亡,享年年五十二歲。

  中暑死之蘇軾

  時間跨入宋朝。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多才多藝。他既是豪放詞派的首領,又是宋代四大名書法家之一,他既是畫家,又是吃貨。盡管如此,他的一生仍舊多災多難。

  他從二十六歲初入官場之后,在以后的四十年間一直能飽受黨爭的沖擊和迫害。元祐八年,蘇軾所在的舊黨失勢,被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之后又被貶到惠陽,隔了幾年又被貶到海南。后來遇到宋徽宗上臺(1101 年)天下大赦,于是恩準蘇軾北歸,準備予以重任。蘇軾被貶海南已經62歲,隨著年齡增加,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北歸時正逢七月盛夏,蘇軾連日趕路,過分勞累,身體十分虛弱,當走到常州的時候,終由于中暑而病倒,不久便在常州離世。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3572
本文標題:喝死飽死吃藥死 古代詩人離世也是夠奇葩的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