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匾額上的箭 為何時過200年都沒摘下?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考古發現  時間:2020-07-10 

      去故宮游玩的伙伴們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這個地方,這里和旁邊的太和殿比起來太不起眼了,但是它的匾額上有個射出的箭鏃不知道你們看到沒?

  下圖是故宮的平面圖,小伙伴們可以看到,這隆宗門位于故宮內廷和外朝的交界處,它內里是皇帝住的養心殿,外面離太后住的慈寧宮也很近。

  那么,為什么如此重要的大門上會留下一個丑丑的還生了銹的箭頭呢?

  至于為什么這里會有個箭頭,幾乎在所有的故宮簡介和導游員口中都有著這么兩個版本的“據說”:

  據說1:這是當年李自成打進紫禁城后為了顯示自己NB,自己推翻了大明王朝,故意射上去的。

  據說2:這是嘉慶年時,在北京的天理教教主林清等人趁皇帝去木蘭圍場圍獵時,率教眾攻入紫禁城留下的。

  這事正史有記載,這還要回到清朝早期的起義軍,白蓮教是中國最為神秘的宗教結社之一,相傳它的前身——白蓮社從東晉時期就已經形成,南宋時期正式成為“白蓮教”,成為半僧半俗的一種組織。由于教義通俗,很容易被群眾接受,所以它曾經有非常強大的勢力及群眾基礎,元、明時期曾經多次組織起義,到了清朝則有一部分教徒將“反清復明”作為他們的畢生追求。而今天就是白蓮教的一個分支——天理教在嘉慶年間組織的一場起義。

  嘉慶十八年(1813年8月13日),嘉慶皇帝一行前往承德北部的木蘭圍場行獵。滿族尚武,從康熙帝起每年都舉行大規模的木蘭秋狝。此時京城空虛,北京的天理教頭目林清看到了機會,林清是北京豐臺宋家莊人,在北京人脈寬廣,街坊鄰居都知道他是天理教徒,與當地官員也都熟識。所以根本沒有人去抓他,可見當時之腐敗。

  在10月8日,天理教徒集結了200余人正式發動了對紫禁城的攻擊。兵分兩路,東路攻打東華門,西路攻打西華門。在幾名太監的接應下西華門順利攻占,當門外的清軍氣喘吁吁追過來時,總管太監攔住他們,說內廷里住的是皇后、嬪妃,除了皇帝、皇子和太監能進,其余人踏進一步就是死罪!內里的賊我們自行捉拿,你們盡管放心!然后號召大批太監手持木棍前去捉賊。

  進攻東華門的起義軍因為一些意外,在關閉大門之前只沖進入了5人,東華門給起義軍帶路的太監看到只進來這么幾個人,怕泄露身份結果賊喊捉賊,臨陣倒戈喊來其他太監將這五人亂棍打死。

  而西華門沖進來的60多人悶頭闖進內務府一頓搶砸,殺了尚衣監(其實就是個裁縫),順路洗劫了文穎館,殺死幾名在里面校書的編修,等跑到距離太和殿一墻之隔的隆宗門時,大門已經關閉了。

  他們又是砸又是罵就是打不開門。起義軍找來幾根大木頭想把大門撞開。于是喊著號子抬著圓木撞向大門,多次撞擊大門紋絲未動,反倒把起義軍累得夠嗆。他們知道隆宗門是進入內廷的關鍵,一旦打開內廷就任其出入了,所以一定要打開這道門。起義軍見撞不開門,于是決定翻墻入內開門。

  在宮里的王公大臣也匆忙趕來,其中智親王(道光皇帝)和總管太監用鳥槍打死了爬上墻的兩名起義軍。這時援軍終于趕到,來的是北京最精銳的部隊——火器營。頓時槍聲響徹紫禁城。起義軍四散逃跑,最后在皇宮中躲藏了兩天一夜才全部被消滅。

  而隆宗門上的箭鏃就是那個時候留下的,嘉慶皇帝要求不要拔,留在那里以此示警。就這樣,匾額和門柱上的兩個箭鏃一直保留了近200多年。而當時王朝腐敗到連個大門也看不住的程度,如果東華門、西華門的官兵居然連幾十名起義軍都無法阻擊在紫禁城之外,可見那時候清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推薦閱讀:英國鬼橋600只狗跳橋自殺 或是因為這氣味

  那似乎第二個版本是不是比較可信呢?

  也不太可信。

  首先,天理教教徒當年攻打紫禁城都是喬裝打扮混進去的,請問身上背著弓箭能混進去嗎,那么大的東西,早被守衛發現了,而史料也記載,當年這些教徒基本都是藏著短刀在衣服里,武器沒有弓箭。

  其次,有人查了一些資料,其中有一份是中央文史研究館原副館長吳空先生的文章,他遍訪單士元、朱家溍等有關專家,查證了隆宗門匾額的箭頭一事在史料里并無記載,也沒法認定這是嘉慶年間的東西。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3623
本文標題:北京故宮匾額上的箭 為何時過200年都沒摘下?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