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當年妄想登基稱帝,卻得不到任何人的承認。實際上袁術后期的所作所為同董卓無異,而且更加奢侈荒淫、昏庸無道。劉備當年就是借用堵截袁術這個理由,才能順利脫離曹操的管控來到徐州。不過袁術也沒想到劉備部隊的戰力竟然如此強大,自己根本毫無招架之力,差點被劉備打的全軍覆沒,最終吐血身亡。此次要為大家講解的成語“尸橫遍野”就同此次戰役有關,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發生在劉備離開許昌來到徐州后,相關人物分別為劉備、紀靈和袁術。
玄德知袁術將至,乃引關、張、朱靈、路昭五萬軍出,正迎著先鋒紀靈至。張飛更不打話,直取紀靈。斗無十合,張飛大喝一聲,刺紀靈于馬下,敗軍奔走。袁術自引軍來斗。玄德分兵三路:朱靈、路昭在左,關、張在右,玄德自引兵居中,與術相見,在門旗下責罵曰:“汝反逆不道,吾今奉明詔前來討汝!汝當束手受降,免你罪犯。”袁術罵曰:“織席編屨小輩,安敢輕我!”麾兵趕來。
玄德暫退,讓左右兩路軍殺出。殺得術軍尸橫遍野,血流成渠;兵卒逃亡,不可勝計。又被嵩山雷薄、陳蘭劫去錢糧草料。欲回壽春,又被群盜所襲,只得住于江亭。止有一千余眾,皆老弱之輩。時當盛暑,糧食盡絕,只剩麥三十斛,分派軍士。家人無食,多有餓死者。術嫌飯粗,不能下咽,乃命庖人取蜜水止渴。庖人曰:“止有血水,安有蜜水!”術坐于床上,大叫一聲,倒于地下,吐血斗余而死。時建安四年六月也。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劉備借口截擊袁術,終于離開許昌來到了徐州。不久之后,袁術領兵前來,五萬人馬在劉備兄弟的猛攻下損失慘重,僅剩下一千多人。此后,袁術又遭到嵩山雷薄和陳蘭的洗劫,糧食損失殆盡。最終,袁術吐血而亡。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袁術遭遇劉備攻擊后的慘狀,叫做“尸橫遍野”,意為尸體遍布荒野,形容死的人極多,都來不及掩埋或無人掩埋。多用來修飾戰爭的殘酷和慘烈。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隋朝祖君彥《檄洛州文》中的“尸骸蔽野,血流成河,積怨滿于山川,號哭動于天地。”
袁術究竟是怎么死呢?如果按照小說的描述,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其實就是劉備兄弟的攔截和痛擊,使袁術徹底喪失了翻身的本錢。故此,當得知連想喝一口蜜水的愿望都無法實現時,也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念頭。不過,在真實的歷史當中,袁術之死與劉備卻毫無關聯。
這種說法有沒有證據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在《三國志?先主傳》中有著這樣的記載:“袁術欲經徐州北就袁紹,曹公遣先主督朱靈、路招要擊術。未至,術病死。”
既然袁術的滅亡與劉備沒有關系,那么是誰令袁術喪命的呢?《三國志?袁術傳》中道出了四個關鍵人物。該傳載:“術前為呂布所破,后為太祖所敗,奔其部曲雷薄、陳蘭于灊山,復為所拒,憂懼不知所出。將歸帝號于紹,欲至青州從袁譚,發病道死。”首先重創袁術的是呂布,然后是曹操,之后是舊將雷薄和陳蘭。這里特別提一句,雷薄和陳蘭都是袁術的部將,被袁術拋棄,只能盤踞灊山。后來袁術遭受呂布、曹操重創,又想去依附雷薄和陳蘭,結果遭到拒絕。最終袁術糧草斷絕,吐血而亡。
本文標題:尸橫遍野什么意思?尸橫遍野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