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死后,漢室也沒能因此恢復平靜,而是被李榷和郭汜所控制。當然這一切,王允自己也有過錯,他沒能及時做到斬草除根,才給了李榷和郭汜反擊的機會。等李榷、郭汜殺入朝內,把王允和呂布擊敗后,整個朝堂變成由他們管控,最后兩人是為了一女人被離間。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橫行無忌”就跟此次事件有關,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下背后的典故,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十三回,發生在李傕、郭汜控制漢末朝廷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楊彪、朱儁和漢獻帝。原文如下:
卻說曹操平了山東,表奏朝廷,加操為建德將軍費亭侯。其時李傕自為大司馬,郭汜自為大將軍,橫行無忌,朝廷無人敢言。太尉楊彪、大司農朱儁暗奏獻帝曰:“今曹操擁兵二十余萬,謀臣武將數十員,若得此人扶持社稷,剿除奸黨,天下幸甚。”獻帝泣曰:“朕被二賊欺凌久矣!若得誅之,誠為大幸!”彪奏曰:“臣有一計:先令二賊自相殘害,然后詔曹操引兵殺之,掃清賊黨,以安朝廷。”獻帝曰:“計將安出?”彪曰:“聞郭汜之妻最妒,可令人于汜妻處用反間計,則二賊自相害矣。”帝乃書密詔付楊彪。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董卓余部李傕、郭汜等人控制漢末朝廷后,不把皇帝和朝臣放在眼里。太尉楊彪和大司農朱儁暗中向皇帝提出建議,利用郭汜之妻妒忌心強這一弱點,離間李傕和郭汜二人,讓他們發生內訌,相互削弱。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文中所提到的“橫行無忌”,意為依仗暴力,毫無顧忌地干壞事。這也是由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李傕、郭汜擊敗王允、呂布占據長安城并控制朝廷,這是歷史的真實,究其緣由并非二人的實力有多么的強大,完全是王允自己惹出來的禍。當初董卓被殺后,李傕、郭汜等殘部惶惶不可終日,上書朝廷要求赦免,但被王允一口回絕。即便如此,兩人還是想著遣散兵馬,悄悄逃回西北,并無公然舉兵對朝廷對抗之意。
改變這一局面的關鍵人物是賈詡,正是他的一席話讓李傕、郭汜等人改變了主意。兩人隨后招兵買馬,聚集董卓的各路余部。短短幾個月下來居然就有了十余萬眾的規模。隨后,他們大舉進攻長安,趕走了呂布,殺死了王允,漢末朝廷也因此淪為傀儡。
比起當年董卓控制朝廷遭到關東諸侯的圍攻,李傕、郭汜的日子要好過很多。當時各路諸侯忙于逐鹿中原,無暇理會偏居一隅的朝廷。但李傕、郭汜兩人不久便發生內訌,不僅導致實力大損,同時也使得漢獻帝得以擺脫兩人的控制,回到了故都洛陽。
李傕、郭汜為何會發生內訌呢?據《三國志?董卓傳》注引《典略》記載:“傕數設酒請汜,或留汜止宿。汜妻懼傕與汜婢妾而奪己愛,思有以離間之。會傕送饋,妻乃以豉為藥,汜將食,妻曰:‘食從外來,倘或有故!’遂摘藥示之,曰:‘一棲不二雄,我固疑將軍之信李公也。’他日傕復請汜,大醉。汜疑傕藥之,絞糞汁飲之乃解。于是遂生嫌隙,而治兵相攻。”
從這段記載來看,李傕與郭汜之間的矛盾是因為一個女人所引發的,而實際上還是郭汜之妻“一棲不二雄”這句話揭示出真相。李傕、郭汜雖然合力消滅了王允并控制了漢末朝廷,但卻是貌合神離,為了爭奪對漢末朝廷及所屬勢力的控制權發生爭奪,這才大打出手。郭汜之妻的做法和言論只不過是導火索而已。
本文標題:橫行無忌什么意思?橫行無忌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