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的發面餅與好兒媳是什么民族文化?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考古發現  時間:2021-01-03 

在我國的少數民族錫伯族中,對于會不會做發面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對于這個民族的女孩子來講。在她們嫁人后,如果不會做發面餅的話,會被公婆職責為不稱職的妻子的。所以做好發面餅對于每一個錫伯族女孩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情。那么接下來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下這個民族文化吧。

錫伯族的發面餅與好兒媳是什么民族文化?

發面餅是錫伯族人早晨餐桌上必有的食物。在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曾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能否做好發面餅,是公婆評價一個新媳婦是否“稱職”的“三好”標準之一。即:灶臺是否干凈,丈夫的衣領是否有黑垢,發面餅是否烙得好——不會烙大餅的姑娘甚至會嫁不出去。

在錫伯族群眾中還有一個傳說:新媳婦第一次為公婆做早餐,烙得第一張發面餅先背著家人偷偷吃掉,因為第一次為公婆做飯難免心情緊張、掌握不好火候。第二張發面餅烙好后,新媳婦又悄悄把丈夫叫進廚房品評。之后,新媳婦才有自信將第三張發面餅呈現給公婆。這一情形與古詩“三日入廚下,洗手做羹湯。未諳翁食性,先遣小姑嘗”所描寫情境非常相似。

錫伯族的發面餅與好兒媳是什么民族文化?

錫伯族人做發面餅的酵面也有說頭,說它是200多年前從東北西遷時帶出來的;在近兩年的西遷的路上,人們每天一如既往地做著發面餅,將酵面帶到了伊犁。

錫伯族發面餅的做法很有講究:前一天晚上發面,第二天一早烙餅。烙餅的技法是“三翻九轉”,即餅子在鍋里只翻三次,每翻一次又左右轉動三次。以這種“程式化”的工序烙出的餅子,皮兒像饅頭皮一樣薄而軟,中間發得似蜂窩。做發面餅還有一個講究,就是不放油。

錫伯族的發面餅與好兒媳是什么民族文化?

錫伯族人吃發面餅時,佐以自制辣醬、花花菜。自制辣醬并不很辣、有淡淡的甜味,還拌有新鮮韭菜。用辣醬卷大餅,吃起來特別爽口。花花菜是錫伯族人的特色菜,秋天人們把芹菜、白蘿卜、胡蘿卜、韭菜等切成絲腌在壇子里。它與普通咸菜的不同點是咸味很淡。手巧的人腌制的花花菜紅、黃、綠、白色彩分明,看上去如新鮮菜一般。

錫伯族人吃發面餅、卷辣醬、吃花花菜的同時,還要喝濃香的奶茶。

時光流轉,雖然錫伯族人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他們吃發面餅、喝奶茶,做辣醬、花花菜的習慣依舊。當然,不會烙發面餅的姑娘嫁不出去也早成歷史,但她們的家人不會因此吃不上發面餅——如今,在察布查爾縣城、鄉鎮,錫伯族風味餐館隨處可見。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61020
本文標題:錫伯族的發面餅與好兒媳是什么民族文化?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