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黃忠加入劉備時已經有60歲高齡了,這個年紀放在三國已經算長壽之人,但黃忠依然老當益壯,能夠親自上陣殺敵。在演義中,描寫黃忠的篇幅并不算多,但每次寫到黃忠都是讓他出盡了風頭,不僅箭法高超,還能利用各種計謀治敵。這次要為大家講解的成語“驕兵之計”,就和黃忠的事跡有關。劉備也曾擔心黃忠的能力,但黃忠卻用行動證明,自己還是能擔負起五虎將之一的名號的。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七十回,發生在漢中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黃忠、諸葛亮、趙云、夏侯尚。原文如下:
卻說黃忠聽知夏侯尚、韓浩來,遂引軍馬出營。韓浩在陣前,大罵黃忠:“無義老賊!”拍馬挺槍,來取黃忠。夏侯尚便出夾攻。黃忠力戰二將,各斗十余合,黃忠敗走。二將趕二十余里,奪了黃忠寨。忠又草創一營。次日,夏侯尚、韓浩趕來,忠又出陣,戰數合,又敗走。二將又趕二十余里,奪了黃忠營寨,喚張郃守后寨……次日,二將又戰,黃忠又敗退二十里;二將迤邐趕上。次日,二將兵出,黃忠望風而走,連敗數陣,直退在關上。二將扣關下寨,黃忠堅守不出……
玄德慌問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將驕兵之計也。”趙云等不信。玄德差劉封來關上接應黃忠。忠與封相見……忠笑曰:“此老夫驕兵之計也。看今夜一陣,可盡復諸營,奪其糧食馬匹。此是借寨與彼屯輜重耳。今夜留霍峻守關,孟將軍可與我搬糧草奪馬匹,小將軍看我破敵!”是夜二更,忠引五千軍開關直下。原來夏侯尚、韓浩二將連日見關上不出,盡皆懈怠;被黃忠破寨直入,人不及甲,馬不及鞍,二將各自逃命而走,軍馬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黃忠在天蕩山一帶與夏侯尚、韓浩等人交戰。黃忠接連三天敗陣,退兵六十里。孟達暗中將情況匯報給劉備,劉備心中焦慮,詢問諸葛亮。諸葛亮認為這是黃忠故意而為,定有破敵之策。但諸葛亮的這番話不但趙云不相信,連劉備也半信半疑。于是,劉備派劉封來到前線詢問黃忠。黃忠信心滿滿地表示,自己之前是故意詐敗,今晚將發動全線反擊,大敗敵軍。果然,黃忠在夜間發動突襲,將夏侯尚等人殺得大敗。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諸葛亮口中的“驕兵之計”,意為故意向敵軍示弱,以助長其驕傲情緒,使其輕敵大意的計策。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小說中提到的此次黃忠與夏侯尚之間的較量,并非歷史的真實,而是小說家虛構出來的故事。按照《三國志·夏侯尚傳》的記載,漢中之戰期間,夏侯尚身處代郡,與曹彰一起與鮮卑作戰。直到漢中之戰結束,夏侯尚都從未邁入漢中一步。至于小說中提到的在漢中戰場威風八面的黃忠及屢戰屢敗的張郃,雖然歷史上都出現在漢中戰場,但并未有過直接的交鋒。黃忠的對手是夏侯淵,張郃的對手則是張飛。
說完了小說與歷史的差異,再來說說小說中的情節設計。從整體而言,這個情節的設計還是頗具匠心的。在此戰之前,黃忠僅僅在長沙城下與關羽有過較量,展現的也僅僅是他的刀法和箭術。當黃忠面對夏侯尚一敗再敗時,不僅劉備、孟達等人心里沒底,就連趙云這樣的名將也不相信黃忠有扭轉戰局的能力。究其緣由,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黃忠畢竟年事已高,而是之前黃忠從未展示過自己的戰場智慧。故此,趙云等人的疑慮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幸好諸葛亮慧眼識人,看出黃忠的超強能力,否則來個臨場換將,那黃忠的老臉就丟光了。
本文標題:驕兵之計什么意思?驕兵之計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