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一句著名諺語,大家肯定都不會陌生,但你知道這句話的典故和出處是怎樣的么?“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后漢書·班超傳》,意思是不把自己放入險境,就難以獲得成功。班超是東漢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外交家,在職31年總共收復了西域50多個國家,威震遠域也成為了東漢的頭號功臣之一。下面就為大家仔細介紹下這句諺語的典故,感興趣的話就一起來看看吧。
你知道成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源自何人何事?
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不僅如西漢的張騫一樣,再次打通了中國通往西方的道路;而且,還在西域鎮守了三十余年,使得西域諸國皆臣服于漢朝。班超的這些功績,不但讓他名垂青史,也被后世廣為贊頌。重溫班超出使西域的這段歷史,除了能夠了解班超如何建功西域外,還可以從中得到一個啟示:國弱無外交,使弱交不成。
班超,字仲升,東漢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市東)人。其父班彪,兄班固、妹班昭,也都是名垂青史的人。因為《漢書》雖然署名班固撰寫,但實際是經過班彪、班固、班昭以及同鄉馬續四人之手而成書的。班超曾與其兄班固同為蘭臺令史(蘭臺令史六人,為俸祿百石的官職,掌管圖書、奏章及各類文書)。后因受別人的牽連而免官。
漢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以代理司馬的官職,隨奉車都尉竇固出征匈奴時,率軍直擊伊吾(新疆東北部),在蒲類海(匈奴海名)的激戰中,斬殺匈奴甚多,并得勝而還。竇固認為班超能力超群,便上奏了朝廷。朝廷便派班超和從事官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剛到鄯善國(今新疆若羌附近)時,鄯善王接待班超一行禮節周備,后來忽然變得疏遠怠慢起來。班超看出了其中的蹊蹺,便對隨員說:“你們有沒有覺得鄯善王的禮節差多了,這是在有意疏遠我們。”隨員說:“胡人在禮節上沒有什么章程,在接人待物上也沒有長性,忽冷忽熱沒有什么好奇怪的。”班超說:“不對!肯定是北匈奴的使者來了,鄯善王正在猶豫,不知道歸從誰為好。聰明的人應該看到事情的萌芽前狀況,何況現在的情況己經很明顯了。”于是,班超喚來為漢使服務的胡人侍者,連詐帶唬地說:“匈奴使者己經來了幾天了,他們現在住在哪里?”胡人果然被嚇唬住了,驚惶失措地說:“己經來了三天,住在離這里三十里的地方。”班超把這些胡人侍者全都關了起來。隨后,悉數集合隨行吏士三十六人一起喝酒,酒正喝得酣暢時,班超為了激怒這些隨行人員,站起來說:“諸位和我都遠離故土深入絕域,現在北匈奴使者才到幾日,鄯善王就開始禮數俱廢怠慢我們。如果鄯善王把我們抓起來送給匈奴人,我們的尸骨將永遠留在這里被豺狼吃掉。大家說該怎么辦?”隨行吏士都說:“如今我們處在危亡的境地,生死都聽從司馬的。”班超說:“不入虎穴,不得虎子(此成語流傳至后世)。現在的辦法是,只有利用夜晚火攻匈奴人。這樣,他們不知道我們來了多少人,必然會驚恐萬分,我們則可以趁亂全部消滅他們。消滅了匈奴人,鄯善王就會被嚇破膽,我們就可以建立功勛了。”隨行人員說:“這事還應該和從事郭恂商量一下。”班超非常生氣地說:“吉兇就取決于今日,郭從事是個文官,聽到此事一定會驚恐,萬一泄露了這個計劃,就是死了也不能成名,這不是壯士所為。”眾人齊聲應答“好!”遂按班超的計謀實施。
初更時分,班超率領全部吏士直奔匈奴人營房。天遂人愿,當晚刮起了大風,班超命令十人拿著鼓,藏在匈奴人營舍后面,并相約說:“看見大火燃起,你們立即擂鼓,并大聲吶喊。”其余的人都手執兵器和弓弩,埋伏在營門兩邊。班超順風點火,火借風勢,一時火光沖天,營房前后都在擂鼓吶喊,匈奴人不知發生了什么事,個個驚慌失措。班超親手格殺了三個匈奴人,吏兵們斬殺了匈奴使者和隨從三十多人,剩下約一百人都被燒死。第二天回來,班超才將此事告訴郭恂。郭從事大驚,臉都變了色。班超知道他的意思,既怕擔責,又想分功。班超把手一舉說:“從事雖然沒有參加這次行動,但還是有功的,班超不會獨占功勞。”郭恂這才高興起來。
班超召來鄯善王,“超于是召鄯善王廣,以虜首示之,一國震怖。”(見《后漢書.班超傳》、《資治通鑒.漢紀三十七》)一個召字,說明是把鄯善王叫來,而不是請來,更不是去拜見。鄯善王來后,班超把匈奴使者的首級拿給他看,鄯善全國大為震驚。班超趁勢向他們宣示漢朝的威德,令他們不要再和北匈奴來往。鄯善王向班超叩頭表示:“愿意歸漢,從此決無二心。”并把兒子交給班超,作為歸順漢朝的人質。班超回來報告竇固,竇固大為欣喜,立即向朝廷上報了班超的功勞,并請求朝廷另外更換使者出使西域。漢明帝接報后說:“班超這樣的官員,為何不派遣?還需要另外更換嗎?現在就升班超為軍司馬,令其再繼前功。”
班超遂以軍司馬的身份再次被任命為出使西域的使節。這次出使的地方是于闐國(地處塔里木盆地南沿,包括今和田、墨玉、于田等縣市),奉車都尉竇固想給班超增加隨行的兵力,而班超卻只愿帶原來的三十六名隨員,他說:“于闐國不但大,而且遙遠,如果帶領幾百人去,對增加實力并沒有什么好處,萬一遭遇不測,人多反而是累贅。”此時,于闐國在西域南道上正處于旺盛時期,而且該國還有匈奴派遣的使臣監護。班超來到于闐國后,國王廣德對漢使的禮節很是簡慢,根本沒把班超一行人當回事。該國的民俗信巫術,巫師說:“現在天神發怒了。天神說,為何要投向漢朝?漢朝來的使者有黑嘴的黃馬,趕快取來祭祀我。”于是,國王廣德就派國相私來比前去漢使處要馬。班超早己暗中知道了這件事,就答應了私來比,但提出要巫師來取馬。不一會,這個不知死活的巫師還真來了,班超立即將巫師捉住斬首,并將私來比鞭打了數百下。然后,將巫師的首級給廣德送去,并對他進行了遣責。國王廣德本來就知道班超在鄯善殺過匈奴使者,這一下更是大為惶恐,立即下令殺掉監護于闐國的匈奴使者,并且向漢朝投降。班超重賞了于闐王以下的諸臣,以此來安撫他們。由是,西域各國的國王紛紛把自己的兒子送到漢朝作為人質,以示歸順。至此,西域與大漢斷絕了六十五年的交往又得以恢復。
班超之所以能在這兩次外交行動中,以驚人的特殊手段建立奇功,一是依仗東漢初期的強盛國力以及漢軍對西域形成的泰山壓卵之勢,二是憑著自己能夠審時度勢和臨危不亂的高超處事能力。這恰恰也印證了一個“國弱無外交,使弱交不成”的道理。
其后,班超一直在西域活動。漢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漢朝在西域重設西域都護府,朝廷封班超為西域都護。永元七年(公元95年),朝廷下旨,稱贊班超不但越過了蔥嶺,還到達了縣度(古山名,今新疆塔什庫爾干西南四百里)。前后二十二年,使西域諸國無不臣服漢朝,就連遙遠的外邦也能與漢朝和睦相處。為了表彰為漢朝建立奇功的的班超,皇帝封班超為定遠侯,食邑千戶。
從漢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至漢和帝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班超前后在西域待了三十余年,經歷了三朝皇帝,但始終沒有回過故鄉。永元十四年,年老思鄉的班超給皇帝上書,希望能活著進入玉門關。他的妹妹班昭,也向皇帝寫了言辭懇切,希望讓年邁的二哥,在有生之年能回到故鄉的請求信。漢和帝被感動了,下旨召班超還朝。永元十四年八月,班超回到洛陽,拜為射聲校尉;九月便因病去世了。時年七十一歲。
班超在回朝前,與繼任的都護任尚交接時,任尚曾經問計于班超,班超說:“你的性格比較嚴厲和急躁,這是要注意的。水太清了沒有大魚,政策太嚴厲了就難以得到下級的擁護,凡事應刪繁就簡,寬容小過失,總領大綱就行了。”班超走后,任尚對親信說:“我以為班超一定有什么奇謀妙計,今日聽他所言,只是很平常的言論而己。”對班超的忠告不以為然的任尚,由于處事失當,不久便致邊境失和,戰釁再起。
由此可見,在相同的條件下,用對人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呵!
本文標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