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計其數什么意思?不計其數典故出處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考古發現  時間:2021-01-03 

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后,火速逃離了洛陽,在路上被陳宮所救。此后曹操和陳宮二人來到呂伯奢家中,呂伯奢還打算招待曹操一番。結果曹操當時緊張的神經還沒放下,以為呂伯奢會對自己不利,便將他們一家人殺戮殆盡。陳宮認為曹操不講人情便離他而去,此后曹操再次起兵打算討伐董卓。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不計其數”就和此次事件有關,一起來看看背后的典故是什么吧。

不計其數什么意思?不計其數典故出處介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生在殺害呂伯奢全家并逃到陳留之后,相關人物分別為曹操、曹嵩、衛弘和曹仁等。原文如下:

(曹操)連夜到陳留,尋見父親,備說前事;欲散家資,招募義兵。父言:“資少恐不成事。此間有孝廉衛弘,疏財仗義,其家巨富;若得相助,事可圖矣。”操置酒張筵,拜請衛弘到家,告曰:“今漢室無主,董卓專權,欺君害民,天下切齒。操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公乃忠義之士,敢求相助!”衛弘曰:“吾有是心久矣,恨未遇英雄耳。既孟德有大志,愿將家資相助。”操大喜;于是先發矯詔,馳報各道,然后招集義兵,豎起招兵白旗一面,上書“忠義”二字。不數日間,應募之士,如雨駢集。

不計其數什么意思?不計其數典故出處介紹

一日,有一個陽平衛國人,姓樂,名進,字文謙,來投曹操。又有一個山陽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來投曹操。操皆留為帳前吏。又有沛國譙人夏侯惇……與其族弟夏侯淵兩個,各引壯士千人來會。……不數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余來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弓馬熟嫻,武藝精通。操大喜,于村中調練軍馬。衛弘盡出家財,置辦衣甲旗幡。四方送糧食者,不計其數。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謀刺董卓未遂,被迫逃出京城洛陽。在途徑中牟縣時,曹操被縣令陳宮抓獲。陳宮仰慕曹操的大義之舉,與曹操一起趕往譙縣。曹操字途中殺死呂伯奢一家,令陳宮憤而離去。曹操來到陳留后,在父親曹嵩、孝廉衛弘及一些家族成員的幫助下,聚集了數千壯士,并在隨后不久參與了關東聯軍討伐董卓之戰。

不計其數什么意思?不計其數典故出處介紹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不計其數”,意為沒辦法計算數目,形容極多。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宋代周密所撰《癸辛雜識別集下·襄陽始末》中的“火炮、藥箭射死北兵及墜水者,不計其數。”

對歷史記載相比,小說中的這一段故事情節可謂有真有假。首先,曹操在中牟縣遇到陳宮這一情節就是作者虛構出來的故事。按照《三國志·武帝紀》的記載,董卓控制朝政后,曹操便逃出了京城洛陽,遭到董卓的痛擊。在途徑中牟縣時,“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從這個記載來看,這位抓獲曹操的人并非小說所言的縣令陳宮,而是一位不知名的亭長。至于放過曹操的人,也只是個沒有留下姓名的官吏。

不計其數什么意思?不計其數典故出處介紹

至于小說中提到的孝廉衛弘,也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人物。在歷史上的確有一位資助過曹操的孝廉,不過他名叫衛茲而不是衛弘。據《三國志·武帝紀》注引《世語》載:“陳留孝廉衛茲以家財資太祖,使起兵,眾有五千人。”關于衛茲的生平,在《三國志·衛臻傳》及注引中有詳細的記載。衛茲陳留襄邑人氏,年少成名,以“不為激詭之行,不徇流俗之名;明慮淵深,規略宏遠”為人稱道。三公府多次征召,但都被衛茲拒絕。

董卓作亂后,曹操來到陳留,很快與衛茲成了好友。衛茲曾經這樣稱贊曹操:“平天下者,必此人也。”曹操在陳留招兵買馬,衛茲資助了五千兵勇,這也成為曹操起兵最為重要的力量。不過,在隨后進行的滎陽之戰中,曹操遭董卓部將徐榮重創,這支隊伍幾乎被全殲。更為悲慘的是,衛茲也在這場戰斗中陣亡。曹操為此悲傷不已。在此后的數十年間,只要曹操經過陳留郡,都要專門派人前往衛茲的宗祠祭奠。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61159
本文標題:不計其數什么意思?不計其數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