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睨自若什么意思?傲睨自若典故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考古發現  時間:2021-01-03 

簡雍是三國時期劉備賬下的一位謀士,簡雍年少時就結識了劉備,此后一直跟著劉備四處奔波,并且充當劉備的說客。劉備入住益州后,和劉璋發生了沖突,最后打算強攻奪取益州,當時劉備就派出簡雍去勸說劉璋讓他投降。簡雍善于舌辯,不拘小節,性情直接,據說簡雍十分欣賞諸葛亮的才能。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傲睨自若”就和簡雍有關,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背后的典故故事吧。

傲睨自若什么意思?傲睨自若典故介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按照小說的時間順序,這個故事發生在劉備圍困成都期間。故事的主人公分別為簡雍和秦宓。原文如下:

次日,人報劉皇叔遣幕賓簡雍在城下喚門。璋令開門接入。雍坐車中,傲睨自若。忽一人掣劍大喝曰:“小輩得志,傍若無人!汝敢藐視吾蜀中人物耶!”雍慌下車迎之。此人乃廣漢綿竹人也,姓秦名宓,字子敕。雍笑曰:“不識賢兄,幸勿見責。”遂同入見劉璋,具說玄德寬洪大度,并無相害之意。于是劉璋決計投降,厚待簡雍。次日,親赍印綬文籍,與簡雍同車出城投降。玄德出寨迎接,握手流涕曰:“非吾不行仁義,奈勢不得已也!”共入寨,交割印綬文籍,并馬入城。

傲睨自若什么意思?傲睨自若典故介紹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劉備進入益州后不久,與劉璋反目,益州爭奪戰也因此爆發。經過數度激戰,留別大軍終于攻占益州大部地區,開始圍攻劉璋占據的成都。此后,西涼名將馬超又歸順了劉備,在成都城下亮相,令劉璋驚恐不已。劉璋打算投降,卻遭到黃權、劉巴等人的反對。

正在劉璋猶豫不定之時,簡雍奉命進城勸降。簡雍“傲睨自若”,遭到益州名士秦宓的斥責。隨后,兩人一同面見劉璋勸降,劉璋終于開城投降,益州從此盡歸劉備之手。

傲睨自若什么意思?傲睨自若典故介紹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傲睨自若”,意為滿不在乎,形容自高自大、藐視一切的樣子。這個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唐代王讜所撰《唐語林?豪爽》中的“鄭太穆郎中為金州刺史,一日忽致書于襄陽于司空頔,其言懇切,而傲睨自若,似無郡僚之禮。”

與小說的描述相似,歷史上的劉璋的確是主動開城投降的。但具體的過程與小說中大相徑庭。小說中寫的是簡雍和秦宓一起勸降了劉璋,而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卻是真假參半。

傲睨自若什么意思?傲睨自若典故介紹

據《三國志?簡雍傳》記載:“后先主圍成都,遣雍往說璋,璋遂與雍同輿而載,出城歸命。”由此可見,勸降劉璋的確是簡雍的功勞。而秦宓則完全沒有參與此事。據《三國志?秦宓傳》載,劉璋主政益州時期,秦宓的同鄉、治中從事王商曾寫信給秦宓,希望他出山輔佐劉璋,但卻遭到秦宓的拒絕。直到劉備奪取益州數年后,秦宓才被征召為從事祭酒,這也就意味著在劉備圍攻成都期間,秦宓尚在故鄉德陽隱居,也就不可能來到成都以及勸降劉璋。

小說作者為何要虛構秦宓參與勸降劉璋這一情節呢?我想可能性主要有兩個。一是為了證明劉備得益州是眾望所歸,二是為秦宓后來的“舌戰張溫”做一個鋪墊。畢竟“舌戰張溫”這一情節是除了“舌戰群儒”之外的另外一個精彩的口舌之爭。如果沒有任何鋪墊就冒出秦宓這個人物,會顯得較為突兀。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61203
本文標題:傲睨自若什么意思?傲睨自若典故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