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提到東北,基本上就是指遼寧、吉林和黑龍江這三個省,在改革開放以前,東三省也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省份。歷史上,東北是指一個很大的區域,并不是單指這三個省,據查證“東北”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職方氏》。山海關的出現才第一次真正劃清了東北區域,將它和華北分割了開來。下面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下東北在古代是如何劃分形成的,感興趣的話就來一起看看吧。
明代的山海關:關東(東北)區域概念的形成
近現代歷史上,東北地區有一個名字可謂是人人皆知,就是“關東”。這一稱謂出現在明代,直到當代仍在民間盛行。所謂的“關東”,就是指聳立于河北與遼寧交界處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東的地方,包括今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四盟市等,泛稱東北。而以山海關為限隔,則有關里(內)、關外之別稱。
東北(關東)這一區域概念的形成,形成一具有特色的區域文化,是經歷了千百年的歷史演變,與長城特別是與山海關的修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早在戰國時期,地處北方的燕國,為防御“東胡”內侵,始筑長城。當時,還有趙國也出于同樣的目的,興修維護自身安全的長城。秦始皇統一天下后,為防御北方強敵匈奴的不斷內侵,集燕、趙等國之大成,將各段長城連成萬余里,遼東處長城以內,自無里外之分。
明朝統一全國后,先后遇到兩大勁敵,對它構成了嚴重威脅:北方的蒙古和女真。明初修長城,主要是為防蒙古而設的防線。后期加修加固遼東長城是以防女真人為目的的。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徐達率部創建關城(今山海關)。山海關與一般建城的不同之處,就是把一座城同萬里長城連為一體。關城背依雄峻的燕山山脈,臨萬頃碧波的渤海,所謂“襟連滄海枕青山”,山海關之名,即源出此義。
明朝山海關的建成對東北區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山海關恰好處于河西廊的咽喉之地,它像一把大鎖,牢牢地鎖住了從東北進入華北的陸路通道。在軍事技術與交通工具不發達的三代,它的確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雄關。后來事實完全證明了這座雄關的巨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后金在遼西徘徊了20多年,整整兩代人都無法打破這座雄關的防御,只能望關興嘆,駐足卻步,幾度臨關又幾度無功而返。難怪古人稱它:“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
山海關的出現,第一次把華北與東北截然分開,自此便成為兩大區域的天然分界線。
滿清東三省
明代以來,東北地區有“關東”之稱,清代始有“東三省”之稱。清朝是滿族創建的一代封建王朝。東北是它的故鄉,被清朝統治者尊為“龍興之地”,因而受到格外重視。
1634年,皇太極尊沈陽為盛京。
1644年,滿清在李自成農民軍推翻明朝政權的機會,進軍中原,占領北京,明帝國滅亡。
自清朝定都北京后,以盛京(沈陽)為留都,“自山海關以東,留都之地,統以盛京、吉林、黑龍江三將軍。”以留都總管三省一切軍政庶務。“三將軍”雖不是行省名,但實際上是三個行省,建置與內地所設總督、巡撫有別,具有軍事管轄的性質。
盡管三將軍所轄地區與今日之東三省各自所轄范圍有很大差別。但三將軍體制完備,奠定了當代三省的版圖。
順治十三年(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運"之意在沈陽設奉天府,故沈陽又名奉天。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改東北地區的軍府制為行省制,遂裁撤盛京將軍,設奉天省,省會為奉天府。東北三省正式設立:奉天省、吉林省和黑龍江省。
民國:東北四省
1914年2月,中華民國政府設立熱河特別區域,脫離直隸省直屬于民國政府。1928年9月17日國民政府正式公布將熱河改為省。
1928年12月29日奉系軍閥將領張學良通電全國,東北從即日起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變旗幟(將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換成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史稱東北易幟。1929年張學良將奉天省改稱為遼寧省,取意遼河流域永遠安寧,改奉天市為沈陽市。
遼寧、吉林、黑龍江和熱河合稱東北四省。
偽滿洲國十九省
1932到1945年間,日本侵華,東北淪陷,扶植偽滿傀儡政權,定都于新京(今長春)。遼寧省重新改回為奉天省。
偽滿了加強殖民統治,1934年偽滿政權將四省分為14個省2市1區,1938年更是喪心病狂地劃分成19各省1個特別市。這十九省是:熱河、吉林、龍江、黑河、三江、濱江、間島、安東、奉天、錦州、興安西、興安東、興安南、興安北、牡丹江省、通化省、北安省、東安省、四平省。
就這樣一塊地方,偽滿為什么要搞出這么多省呢?也許是便于封官許愿,拉攏更多的人當漢奸為其賣命吧……
民國東北九省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之后,國民政府考慮到管理不便,對這一對小省進行了合并,合并之后,保留了9個省,奉天省又恢復成了遼寧省。這9個省分別是遼寧省、安東省、遼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龍江省、嫩江省、興安省。除了這9個省,還設立了3個直轄市,即沈陽、大連和哈爾濱。
這九個省中,除了興安省大致相當于現在的呼倫貝爾市,其他8個省基本上都在今天東三省范圍內。
國民政府針對東北其特殊的經濟環境,國民政府還發行了一種區域性流通貨幣——東北九省流通券,限在東北九省流通,不能在關內使用。規定東北九省流通券與法幣的兌換率1:10,即流通券1元可兌換法幣10元。
建國之后的東北區劃
1949年4月,東北人民政府公布的新行政區劃為6個省,即遼東、遼西、黑龍江、松江、吉林、熱河。除了熱河之外的5省,就是原來的東九省范圍。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議,撤銷熱河省。原熱河省所屬承德市及8縣劃歸河北省;建昌、凌源、建平、朝陽、北票等5縣及喀喇沁左旗劃歸遼寧省;赤峰、烏丹、寧城3縣及敖漢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3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至此,東北被劃分為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延續至今。
本文標題:古代東北指哪些地方?山海關是如何把東北和華北分割開來的?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