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別菽麥什么意思?頗別菽麥典故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考古發現  時間:2021-01-03 

彭羕是東漢末年的官吏,他起初在益州擔任書佐,后來有人在劉璋面前打他的小報告,導致他被劉璋處罰剃去所有頭發和胡須,這對于古人來說也是一件十分嚴厲的處置了。等劉備入住益州后,彭羕選擇歸順劉備,但他跟諸葛亮不和,此后還慫恿馬超謀反,被馬超揭發后下獄處死。這次要為大家講解的成語“頗別菽麥”,就和彭羕有關,下面就為大家講講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頗別菽麥什么意思?頗別菽麥典故介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彭羕傳》,時間為獻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相關人物分別為彭羕、馬超、劉備和諸葛亮。原文如下:

(彭)羕于獄中與諸葛亮書曰:“羕一朝狂悖,自求菹醢,為不忠不義之鬼乎!先民有言,左手據天下之圖,右手刎咽喉,愚夫不為也。況仆頗別菽麥者哉!所以有怨望意者,不自度量,茍以為首興事業,而有投江陽之論,不解主公之意,意卒感激,頗以被酒,侻失‘老’語。此仆之下愚薄慮所致,主公實未老也。且夫立業,豈在老少……至于內外之言,欲使孟起立功北州,戮力主公,共討曹操耳,寧敢有他志邪?孟起說之是也,但不分別其間,痛人心耳。”

頗別菽麥什么意思?頗別菽麥典故介紹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彭羕在獄中寫信給諸葛亮說:“我彭羕一時狂妄背理,招致了應該被砍成肉醬的罪過,將成為不忠不義的鬼!先人有言,左手拿著天下的圖籍,右手卻割斷了自己的喉嚨,愚蠢的人都不會這樣干,更何況我還是一個能夠分得清大豆和小麥的人呢?

我之所以產生怨恨的情緒,是因為自己自不量力,以為曾經立下大功,卻突然聽到將要被外放江陽的說法,不理解主公的心意,一時情緒激動,再加上喝了點酒,脫口而言‘老’字。這一點我非常愚蠢和淺薄。主公實際上并沒有老。而且創立功業,又豈在老少……至于我對馬超說的內外之語,是想督促馬超在北方再立新功,與我一起為主公奮斗終生,共同討伐曹操。除此之外,我哪里還有其他的想法?馬超的舉報也是對的,只不過他并沒有對我的話加以分析和理解,這讓我非常痛心。”

頗別菽麥什么意思?頗別菽麥典故介紹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彭羕在信中提到的“頗別菽麥”,意為能分辨出大豆和小麥,比喻并不愚蠢和糊涂。這也是由彭羕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發生在獻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的彭羕被殺一案,起因源自彭羕與馬超的一番談話。這段話被記載在《三國志?彭羕傳》中,原文是這樣:“老革荒悖,可復道邪!……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前半句很容易理解,所謂“老革”是當時流行的一句詈詞,可以翻譯為老兵痞,指向非常明確,說的是劉備。至于后半句的意思而已較為清晰,彭羕的意思是說自己與馬超聯手可以奪得天下,而這個天下指的也只能是益州。

頗別菽麥什么意思?頗別菽麥典故介紹

馬超因為害怕被株連,將彭羕之語向劉備舉報。劉備大怒,下令將彭羕逮捕治罪。深陷牢獄的彭羕也知道自己兇多吉少,連忙寫信求饒。不過,他為什么不直接寫給劉備而要寫給諸葛亮呢?從他在信中的辯解來看,不但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而且頗多漏洞。可以看出,彭羕也覺得自己脫罪的把握不大,寫給劉備難以奏效。于是,他想到了諸葛亮,希望諸葛亮能搭救自己。由此可見,彭羕對諸葛亮還是非常信任的,同時也知道諸葛亮在劉備心中的分量。因此,彭羕又在心中專門提到了自己當年與龐統關系密切,曾共同立誓畢生追隨諸葛亮。顯然在想不出合理解釋的情況下,彭羕只能用與龐統的關系來打動諸葛亮。

不過,令彭羕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件事情的起因就出在諸葛亮身上。彭羕當初深受劉備器重之時,諸葛亮就一直在劉備面前貶低彭羕,最終導致劉備對彭羕的態度發生巨變,這才有了將彭羕貶到江陽任職之事,這也導致了彭羕心懷不滿,借機慫恿馬超與自己一起背叛劉備。只可惜彭羕死到臨頭都不知道這一切其實都與諸葛亮有關。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61210
本文標題:頗別菽麥什么意思?頗別菽麥典故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