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威是三國時期曹魏名吏,征東將軍胡質之子。胡威和他父親都已廉潔出名。有一次胡威看望父親胡質,再回去的路上胡質的一名手下一直資助胡威盤纏,胡威則把自己的絹布送給了這名手下。后來胡威把這件事告訴了胡質,胡質不僅下令重罰100仗還開除了他軍職,這件事也讓當地百姓對于這對父子十分佩服。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胡家清白”,就和胡威有關,一起來看看背后的典故故事吧。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胡質傳》注引《晉陽秋》,時間是在西晉晉武帝時期,主人公名叫胡威。原文如下:
(胡威)于是名譽著聞,歷位宰牧。晉武帝賜見,論邊事,語及平生。帝嘆其父清,謂威曰:“卿清孰與父清?”威對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為不如?”對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遠也。”官至前將軍、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贈鎮東將軍。威弟羆,字季象,征南將軍;威子奕,字次孫,平東將軍;并以潔行垂名。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從此,胡威聲名顯赫,遠近聞名。后來晉武帝司馬炎召見胡威,和他談及邊疆的事務,涉及到胡威的家事。晉武帝對胡威父親胡質的清廉非常贊嘆,問道:“你和你的父親相比,誰更清廉?”胡威回答:“我父親清廉,生怕別人知道;而我清廉,卻生怕別人不知道。由此可見我不如我的父親。”
胡威官至前將軍、青州刺史,于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病逝,被追贈為鎮東將軍。胡威的弟弟胡羆,字季象,官至征南將軍;胡威的兒子胡奕,字次孫,官至平東將軍,他們都以清廉而名垂后世。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根據這段記載而演變出來的,叫做“胡家清白”,后世多用來稱贊父子為官清廉。例如唐代皇甫冉的《送李萬州赴饒州覲省》中就有“荀氏風流遠,胡家清白齊”之語。
說完了成語,再來說說文中的主要人物胡威。胡威是曹魏名臣胡質之子,汝南郡壽春人氏。其父胡質早年以清廉聞名,胡威繼承了父親這一特質,為官期間亦以清廉著稱。他歷任侍御史、安豐太守、徐州刺史等職,在各地大行教化之風,成為曹魏后期及西晉初期的名臣,深得晉武帝司馬炎贊賞。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下,胡氏一門都以為官清廉受到后世稱贊,故此留下了“胡家清白”這一成語。
本文標題:胡家清白什么意思?胡家清白典故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