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擇婦”一聽就知道和諸葛亮有關,其實嚴格來說孔明擇婦并不算一個成語,因為在日常中基本從來不會用到這四個字來形容某事,那孔明擇婦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娶了一位丑老婆黃月英,很多人也是不解諸葛亮為何要做出如此選擇。實際上,黃月英可以說是諸葛亮的大恩人,諸葛亮有很多發明創造都是來自于黃月英的建議。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下這背后的典故,趕快來看看吧。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襄陽記》,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之前,主人公是諸葛亮。原文如下:
黃承彥者,高爽開列,為沔南名士,謂諸葛孔明曰:“聞君擇婦;身有丑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許,即載送之。時人以為笑樂,鄉里為之諺曰:“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丑女。”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黃承彥為人高傲豪爽,開明通達,是沔南一帶的名士。他對諸葛亮說:“聽說你在物色妻室。我有個丑女兒,黃頭發黑皮膚,但她的才氣卻可以與你相配。”諸葛亮很爽快便答應了這么親事。此后,黃承彥就用車子將女兒送到了諸葛亮的住所。此事一經傳開,便成為當地人的笑料。鄉間有人將此事編成了一句諺語說:“不要學諸葛亮那樣挑媳婦,找來找去才得到了阿承家的丑閨女。”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根據這個記載演變出來的一句成語,叫做“孔明擇婦”,比喻找到的媳婦長相丑陋,但后來卻通常比喻為選擇妻子時重視才德重于相貌。
年輕的諸葛亮長得非常帥氣,這一點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是寫得明明白白的,本傳說其“身長八尺,容貌甚偉”便是明證。這么個帥小伙為何要選擇黃承彥的丑女兒呢?如果從黃承彥與諸葛亮的對話中可以找出一個理由,黃氏很有才氣。諸葛亮認為才氣比相貌重要,故此二話不說便答應了黃承彥的提親。
除了這條理由之外,還有更深層的原因促使諸葛亮選擇黃承彥的丑女兒為妻嗎?有的。這還要從黃承彥的家族背景說起。
上面提到,黃承彥本是沔南名士,在荊州地區享有盛譽。除此之外,黃承彥還有一個特殊身份,他還是時任荊州牧劉備的連襟。黃承彥的妻子蔡氏,是漢末荊州名士蔡諷的女兒。而蔡氏有個親姐妹又是劉表的后妻。
諸葛亮與黃家聯姻,自然與劉表也成了親戚。而有了這層關系,不但便于諸葛亮迅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同時更有利于他接觸荊州當權派系,與荊州及全國形勢有更為深刻的了解。
也許大家還記得我曾經介紹過一個“上樓去梯”的成語,說的是劉表的長子劉琦向諸葛亮問策的故事。試想,如果沒有諸葛亮與黃家的聯系,諸葛亮又怎么可能與劉琦相識并關系密切?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此時的諸葛亮雖然隱居隆中,但心思縝密,早就在為自己的出山做準備。
本文標題:孔明擇婦什么意思?孔明擇婦典故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